欢迎来到97高考网!

复读学校全国城市

咨询热线 400-155-6338

位置: 首页 > 报考院校 > 高校招生

1改革高考命题和高校招生制度

时间:2023-02-15 16:19:16来源:97高考网

1改革高考命题和高校招生制度,了解到大家所迷茫的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1改革高考命题和高校招生制度

(2)改革“以分评教”的教师评价制度,为教师松绑

(3)积极探讨新课程所倡导的各种素质的评价方法

高中教师要切实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公民意识和民族感情,进一步提高各种学科共通能力,以及形成重要的态度和价值观。但如果教师不知道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在某些重要素质上的发展状况,即使他们已经意识到评价的重要意义,也很难使培养工作落到实处。有关专家要和高中任课教师一起,通过务实的行动研究,探讨如何评价新课程所倡导的各种素质,开发出一些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帮助教师通过评价促进有关的教学和培养工作,使教学和评价相互促进,同时为高考命题改革(如,在学科考试中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如,可以让学生在申请入学时提供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和原始资料)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根据教育评价发生的时机和所具有的功能,我们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指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为更好地达到活动目的,而不断对自身的过程进行评估、修正的行为;终结性评价指的则是在活动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在阅读材料1-4中,还有更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2)构建具体的指标体系,使过程评价落到实处

4、教师要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使用简明有效、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并重视对实践的不断反思和改进

在高中学校和教师中,我们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有些教师更愿意向他人介绍自己在评价改革方面的经验,但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却比较欠缺。还有很多教师反映,他们在评价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但不知道这种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经常为此感到很迷惘。不难想象,如果教师在评价实践中已经走错了方向,而自己却浑然不觉,这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课程的实施;而如果教师的努力是符合课改精神的,本人及其身边的同事却不敢肯定,那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评价的实际效果。

为此,我们建议,教师和研究人员要重视评价的反思和改进。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参与式的培训,让教师重视对评价实践的评价(也就是元评价),弄清“什么样的评价是好评价”(也就是元评价的指标)。一般来说,衡量评价质量的指标有效度、信度、公平等几个④。其中,效度(validity)指的是依据评价分数或学生表现所作推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信度(reliability)指的是评价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公平(fairness)指的是不能因为评价对象的某些固有特征(如社会经济条件、性别等),使其在评价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也许,对于某些专业背景的教师来说,要一下子理解这些指标还存在困难。大家可以简单地使用实效性这一指标来评价过去的工作,也就是说看过去的工作是否真正发挥了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积极作用。在专题三中,我们也有专门的内容讨论测验与评价的改进问题,大家可以参考其中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5、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和主体地位,使评价成为多主体积极参与、共同成长的交互活动。

发展性学生评价提倡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和主体地位,让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主体都参与到评价中,使评价成为多主体共同参与和协商的活动。多主体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有关学生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多数学校和教师在评价实践中基本上都已引入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家长评价也开始在城市学校和部分农村学校开展起来。高中阶段的学生评价改革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前一阶段的改革成果,另一方面还要认真吸取前一阶段的经验教训。我们的实施建议有:

(1)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将其作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新课程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评价也要适应这种终身学习的模式。学生需要利用评价的机会来了解自己的进步,评判自己的成绩,监控自己的发展。有效的自我评价与反思活动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培养对学习负责的态度和精神、自主监控的意识和能力,以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等多方面素质。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把它作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2)淡化利害关系,重视多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协商

1改革高考命题和高校招生制度

1改革高考命题和高校招生制度,是今天小编分享的具体内容,还有没理解的地方可以给小编留言哦。

文章标签: 高考复读生高校招生吗   高考复读生高考招生限制   高考高校艺术生   

免责申明:本文由97高考网代为发布,不代表97高考网立场,资讯内容观点均来源于互联网,只作为初中、高中、高三、高考复读学校、艺考等知识科普,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97gaokao.com/baokaoyuanxiao/gaoxiaozhaosheng/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