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是什么意思,自主招生有什么优势,关于2023年高考招生计划的补充说明(一)(二)。
高校自我招生是什么意思
高校自主招生是高考招生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制度的补充。高校在高考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评价体系(笔试考核),按一定比例招生,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力的优秀学生。
目前,中国有90多所高校具备自主招生资格。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是高校开展自主招生的主要形式。高校按本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量的5%进行招生。
考生根据试点高校自主招生简章中报考条件,结合自身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情况,向试点高校提出申请,考生所在中学(单位)或原毕业中学、社会团体或专家个人等均可实名提供推荐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试点高校不得向中学分配推荐名额。
入选学生应参加全国高考并符合相应要求。大学考试一般包括两个部分:笔试和面试。笔试不超过两次,整个考试过程会被录像。

高校招生是什么意思
所谓高校招生,是指高等教育机构按照国家规定和有关政策招收新生。这些群体不仅有文理基础生,也有艺术、体育等特殊学生,涉及的范围很广。具有统招资格的高等学校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国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内,结合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生源情况,调整招生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自主合理地安排生源计划。安排跨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的招生学校,可以预留少量计划,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不平衡等问题。
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综合评价是部分高校推动的自主选拔招生模式之一。为基于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测试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算成考生综合总分,高校按考生综合总分择优录取。综合评价招生分两类情况,一类部分高校面向全国或多数省市招生,第二类仅面向高校所在地区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