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防范志愿填报时的诈骗陷阱,分数线是多少,志愿填报的方法流程可分为三步:定专业、划地域、选学校。选学校最简单,在成绩容许的情况下在划定的地域内择优选择即可。难度主要在定专业和划地域两块。
高考志愿填报有哪些陷阱
1、照搬往年录取分数线来选学校
重要的是要知道,决定孩子上哪所大学的因素不是分数,而是孩子的分数在该省的排名。前些年,很多家长在为孩子填写志愿志愿时,会参考今年的录取分数线,导致分数严重失分,错过了考上重点高校的机会。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同一年级不同年份对应的省级排名可能差别很大,这与试卷难度对宽松尺度和总分的变化有关。
正确合理的做法是应该先摸清孩子高考成绩的省级排名,然后根据历年的省级排名填写志愿,也要给专业的选择留下一定的空间。
2、只根据学校或专业名称来选择一个机构。
很多家长都会踩着名字的坑,常识认为师范大学是培养教师的;财经大学是培养会计学的学校,但实际上无论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名称和内涵都有一定的区别。
比如:像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实际上已经成为综合性的院校,文理、 经管、法学等等各类专业都有,专业门类可谓相当齐全,反而原本命名的师范招生名额却已经很少了。
再比如: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其实并非生物类专业。这实际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型专业,是利用生物学、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将工程手段应用于医疗仪器方面的专业。和常规的生物学有本质的区别,属于工学中的电子信息大类。
因此,在填报志愿时,不能单纯的“切勿望文生义”,很容易踩坑,还是要做足准备,了解清楚的。
3、选专业不考虑兴趣和性格
绝大多数高考考生志愿填报,都以家长为主,考生辅助默认填报态度,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所以安排志愿填报的工作其实可以,家长觉得好并不是真的好,比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在过去几年都是真的很好的专业,但现在就不行了。
若是不考虑孩子的性格和兴趣,贸然填报专业,会导致在后期的学习和工作都感到非常痛苦,难以做出自己的成绩,这就是家长一意孤行的后果。志愿填报是件大事,家长和孩子都应该参与进来,要互相商量,互相沟通,是很有必要的。
4、认为服从调剂=吃亏
有些人认为遵守调整选项是不利的,所以他们根本不遵守调整选项,这导致很多候选人被淘汰。除非你觉得你的分数并不比一本书高多少,读一本最差的书不如读两本好书,否则你可以选择不遵守调整选项。
5、认为平行志愿活动没有风险。
许多学生和他们的父母误解了平行志愿服务的概念,认为他们可以填写任何他们想要的,他们总是可以进入其中一所学校。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可能导致的最大风险是不遵守转学而退学或不遵循学校等级专业热度由高到低的梯度原则会导致志愿者失败,浪费分数。
6、切勿只填刚刚够得着的学校
比如有同学考了600分,省排名在一万左右,于是就去找去年投档线排名在一万左右的院校,然后全部填上。这样同样也可能导致一所学校都没成功,直接进入征集志愿,因此填报志愿时,院校选择也要有一定梯度,具体要体现在投档线的差距上。可以按照500-1000的省排名顺序,依次来拉开梯度,提高录取成功率。
7、不舍得浪费分数
很多人会觉得高考成绩每一分都来之不易,在填报志愿时不想浪费一分。要知道,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不现实的,抱有这种思想填报时,学校和专业是拉不开梯度,容易导致被调剂或者全都录不上,反而导致了高考分数的浪费。志愿填报要有取舍,浪费几分,甚至十几分都很正常,明明是读一个好专业就赚回来的事,不要太小家子气了。

怎么防范志愿填报时的诈骗陷阱
教育部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目前没有任何招生考试机构、高校与社会机构或个人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的合作,切勿轻信所谓的“天价”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各地教育部门、考试机构和高校将组织开展“加强考生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专项行动,为广大考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指导服务。一是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及高校会向考生提供近年来各高校在本地录取情况的参考材料,供考生志愿填报时参考。二是各地教育部门普遍对基层招生考试机构和中学教师进行了培训,可以结合考生实际,提供免费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三是各招生高校也会对拟报考本校的考生给予志愿填报的指导和建议。
2023高考志愿填报陷阱
以为平行志愿没风险许多学生和他们的父母误解了平行志愿服务的概念,认为他们可以填写任何他们想要的,他们总是可以进入其中一所学校。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可能导致的最大风险是不遵守转学而退学或不遵循学校等级专业热度由高到低的梯度原则会导致志愿者失败,浪费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