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平行志愿方法,录取顺序是什么,2023高考志愿填报采用 院校专业组+专业(类) 模式 院校专业组由院校根据不同专业(或专业类)的人才培养需要和选考科目要求设置,是志愿填报的基本单位 考生的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须符合报考院校专业组的选考科目要求,方可填报相关高考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五:平行志愿相关知识
之所以还在这里啰嗦平行志愿的基本知识,是因为有的家长很纯洁,还是白纸一张,没有概念呢。咱先弄明白了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才能更好的安排学校和专业的顺序。
有平行志愿服务的基本知识。
在实行平行志愿之前,采取的是志愿优先档录取原则,简称排序志愿。
现在实行的平行志愿是指在指定一批录取中,考生可以填写若干个平行但有先后顺序的高校志愿,然后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根据考生高考成绩排名情况和高校志愿的先后顺序进行投档,投档后均视为第一志愿,受高校重视。
平行志愿对于整体考生是“分数优先按志愿,分数相同看科目”;而对于单个考生则是“逐个检索,一档一投,能投则投,投后不检,无投再检,检完则完”的投档原则和操作步骤。
具体说就是分文史类、理工类将考生按排序原则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检索,然后按志愿顺序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A、B、C、D、E志愿(河北省是ABCDE五个学校志愿,有的省是ABC三个学校志愿),如果考生符合A志愿院校的投档条件,则投档A志愿院校,如果达不到A志愿院校的投档条件,则继续检索后续的B志愿……依此类推。考生档案一旦投出,不再检索考生的其他志愿,也就是说同批次的几个志愿院校有多个符合条件时,也只有排在前边的那个学校有效,不管后边还有几个符合,也不会再被投档,所以要将自己最希望上的学校排在前边。
平行志愿是一个批次志愿多所学校,但只能一档一投。如果这个批次没有被录取,就只能参加本批次的征集志愿了,征集志愿也没被录,就掉档到下一批次了。
当某院校调档分数遇到多名考生总分相同且多于应投考生数时,则依次按语、数、外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先比较语文成绩,优先投语文成绩高的考生档案;若语文同分,再比较数学;若数学同分,则比较外语。若单科成绩均相同,则全部投档,这是河北省的情况。
有的省是这样的:文史类的科目顺序依次为语文、外语、数学、文科综合;即总分相同,先看语文;若语文同分,则看外语;外语同分,再看数学;若再同分,则看文科综合。理工类的科目顺序依次为数学、外语、语文、理科综合;即总分相同,先看数学;数学同分,则看外语;若外语同分,再看语文;若再同分,则看理科综合。
不同省的规定可能不一样,一定要看自己省的规定。
另一个问题是要注意看学校是否有专业差异有没有差异,要抛开差异的数量下面简单解释一下专业差异;所谓主要差距,是指第一主要候选人和非第一主要候选人之间的分数差距。
第一专业满(即未达到第一专业录取分数线)的考生,从总分中扣除,参加第二专业排位;如果第二专业已填满(即尚未达到第二专业录取分数线),则将该生的总成绩再减去一个专业等级的差值,再参加第三专业的排名。
以甲同学为例:假如甲选择的专业分别是: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数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如果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排序,甲的分数靠后,第一专业信息工程专业已经录满,甲只能录取第二专业,如果第一和第二专业的级差为5分的话,甲的分数就要减去5分后再排序参与第二专业的录取;如果第二专业由高到低又不够,第二和第三专业的极差是3分,则减去3分,也就是说总分减去5+3=8分后,参与第三专业,依次类推。
录取的类型,是否有区别,都会在学校的招股书中有所说明,所以仔细阅读你想要填写的那一年学校的招股书。
以下是平行志愿服务的利与弊。先说利
一是有利于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 。平行志愿下,考生可同时填报几所平行的高校,志愿的选择空间增大,志愿填报的风险降低,能够减少考生志愿填报时的心理压力。二是有利于妥善处理分数与志愿之间的矛盾,较好地解决高分考生落榜问题。平行志愿实行的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投档时依次检索考生所填报的几个平行志愿进行投档,增加考生的投档机会,较好地解决了高分考生因志愿填报不当而落榜问题。三是有利于提高录取过程中的出档率,减少部分高校“大小年”或缺档现象。实行平行志愿,大多数院校在一次出档时,就能够完成招生计划,院校的断档现象将会大减,有效规避了高校招生“大小年”现象。四是有利于增加招生录取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考生志愿满意率。
平行志愿的弊
一是实行平行志愿,易把分数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唯一依据,与推进素质教育,强调对人才培养、评价的综合性、多元化的要求相悖,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二是造成高层次高校生源的高考分数扁平化,各专业的录取分相差不大,长远来说对高校发展及人才培养不利。同时,易造成高校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三是退档考生仍有落选可能。由于平行志愿遵循分数优先,按考生志愿顺序投档的原则,且每批(组)院校志愿投档后,不再即时补档,而且多数高校可能在第一院校志愿批(组)投满档,因此,按第一院校志愿批(组)投档的考生,如被退档,即使分数再高,也不能参加第一院校志愿批(组)的录取,只能参加征集志愿的录取或下一次批次(第二院校志愿组)的录取。四是由于投档时要反复与招生学校沟通、协调招生计划、投档比例,会大幅度增加招生的工程量和时间。此外,如果考生认识不正确,报考的都是自己高考成绩达不到录取分数的院校,也可能落榜。
总之,平行志愿虽然降低了风险,但也要认真准备,认真填写,因为平行志愿档案录取规则不明确,高分掉档,落榜,每年都不乏人。
其次,通过对河北省的分析,发现了一些现象和问题。
1、近年来一些专业的线差和位置波动比较大。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这个专业的招生人数少。该专业为大众所不熟悉,随机因素较大。
2、大部分重点高校的专业线差和专业线差都在逐年增大。
按我们一般的理解有提高的有降低的才是正常,大多数提高好像不正常。我分析原因可能如下:我们知道每年的一本招生人数是在增加的,而考生人数是连续几年在减少。本一人数增加的一个原因是原来一些在本二录取的院校升到本一里了,如河北省,2023年比2009年增加了14所,2023年比2023年增加了18所,2023年比2023年增加了11所,2023年的本一院校数量是240所,2023年又增加多少呢?到时大家可以看一下。另一个原因是一些院校的专业由原来的本二批次录取改为了本一批次录取。
小学入学人数在增加,考试也不错(相当于小学的衰落),但重点学校(排名前100名)的考试难度丝毫没有降低。我查了一下河北省录取的前100所学校,2023年招生人数减少了300人左右。
差值和秩呢。
这一现象可以从以下三个例子中看出。首先,同济大学在2023年、2023年、2023年连续三年排名河北省理科第21位。2023年、2023年、2023年的一线差距分别为61分、65分、75分,对应3051个省份2668个中的2630个。
排名第40 - 44位的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23年和2023年的差距分别为47分、50分和58分,分别为6179分、5897分和5743分。
让我们再看看河北工业大学,它在排名中排名第100位左右。2023年、2023年、2023年一线差分别为25点、27点、32点,分别对应15616点、15566点、15191点。
从以上三个例子可以看出,排名在逐年提高。
河北省的这一差距也在2023年急剧扩大。让我们看看下面的数据。
在河北省,2023年10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为221人,2023年为188人,2023年为569人。得分超过80分的学生2023年为1055人,2023年为1071人,2023年为1963人。得分超过50分的学生2023年为5608人,2023年为6201人,2023年为8059人。
也就是说,按人数分布来说,高分的考生于12年出现了暴增。正是由于以上这样的情况,所以对于要报重点院校的孩子来说,报志愿时位次比分差更重要。经过对比,大部分本二、本三的院校,其录取线差也在增高,所以在看分差的同时一定要对比位次。而对于各个批次线附近录取的院校,分差的参考意义就更大一些了。
我不从事教育工作,不知道为什么2023年会出现这种情况。但这种现象提醒我们,只有认真找到这些细节,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方式申请志愿工作。我们不能只是学习一种方法和技能,然后简单地照搬。
那么2023年考生的分数会怎样呢。
三、我们来谈谈在使用高考数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一些网站及资料上的位次问题。如2023年同济大学在河北省理科的录取平均分是653分,按资料上对应的位次是1236名,而在河北省考试院发的一分一档表中排位是1718名,那么这400多名的差距是怎么回事呢?后来经过我的分析发现,资料上的位次是仅统计的本一批次的人数位次,未含提前批、自主招生、港澳高校录取的学生及部分复读的学生。这个问题请大家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把查到的分数放到一分一档表里看位次,这个位次才是我们真正要的位次。
另一个问题是,细心的家长可能会发现某一个学校的录取的最低分在考试院发的资料、高校网站、教育网站、招生杂志等的分数是不同的。那么是谁错了呢?其实谁都没错,原因是统计口径不同,考试院发的资料是投档分数,含了加分的,而许多学校由于分配专业时去掉了加分,那么它给出的分数就是裸分,也就是学校给出的分数比考试院的分数低了。但有的学校却把特长生、自主招生的分数也统计进去了,这就很容易给我们造成错觉,以为这个学校的录取分数很低呢。
我们的选择基于什么。
另一个现象是,实行平行志愿后,大部分学校录取的学生分数呈锥形分布,而不是非平行志愿的纺轴分布,即平行志愿下,在学校档位线以上分数较高的学生数量较少,很多人刚刚到达档位线,仅在档位线以上几个点。
反映到具体结果上就是,许多学校的一个录取平均分的专业有好几个,如2023年天津大学在河北省理科的录取数据是:平均分647分的专业2个、648分的专业6个、649分的专业6个、650分的专业2个、651分的专业2个、652分的专业6个等等。而提档线为648分,录取平均分是652分,分差4分。这个平均分是去了加分的,实际平均分可能稍大。咱们再看一些其它学校河北省理科2023年的数据,北京理工大学提档分651分、平均分656分、分差5分;哈尔滨工业大学提档分648分、平均分653分、分差5分;同济大学提档线646分、平均分653分、分差7分;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校区提档分639分、平均分646分、分差7分。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想大家也明白,就是冲学校的学生很多,谁都希望最大限度的利用分数,不愿意浪费。那么分析半天,知道这个结果对我们报志愿有什么帮助呢?那就是如果你想上的专业不是这个学校特别热门的几个专业,只想冲学校,随便调剂到哪个专业都行,你不必用超过提档线太多的分数就能上到。当然许多学校还是有几个特别热的专业的。如哈工大的飞行器设计专业,历年来分数最高,2023年它的平均分666分,超出提档线18分。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2023年的平均分669分,超出提档线21分。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2023年的平均分674分,超出提档线28分。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自动化专业2023年的平均分658分,超出提档线19分。 当然我还分析了一些其它院校,绝大部分学校好专业的录取分超过提档线25分左右,这也就为某些想冲击学校好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思路,也就是如果你的分数超过了某学校的预估提档线30分左右,一般冲击这个学校的好专业问题不大。
但必须说明下,刚才说的是“一般”,具体到学校和专业还得具体分析,因为有的太热门了,有可能志愿扎堆。如厦门大学的金融学专业,2023年的平均分为670分,提档线636分,超了34分。所以要想冲这些专业一定要多分析几年,如果这个专业历年分数都特别高,且这个专业招生人数特少,那么就要小心对待了。
在这里我特意举个例子,东南大学于2023年在河北省理科招的最高分是675分,这个学生报的是这个学校很有名的建筑学专业。学校的提档线632分,他高出了43分。我们无从知道这个学生的想法,所以也无法评论其报志愿的成败。如果单从分数的角度,感觉是可惜了,但如果是特别喜欢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那就另当别论了。这样的例子每年都可能有,这种“意想不到”的情况也要想到。

专家支招怎么填报平行志愿
风险一:专业志愿者不愿意调整。
很多考生和家长认为平行志愿就是保险志愿,只要考试分数高,学校就可以随意挑选,这是完全错误的,高分考生依然存在不及格的可能。
假设某考生一本填报的4个志愿依次为复旦大学、上海财大、华东政法、上海大学,被投档到复旦大学,但复旦大学根据招生计划数,该考生因为排名靠后,同时不愿接受专业调剂,而没有被录取而被退档,考生就直接落到了征求志愿档,而无法投档到填报的其他三所院校。只要考生在每批次的首次投档中被退档,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风险二:定位不准,排序不仔细。
考前估分本身就存在一定风险。其次,虽然一二批次的4个志愿和三批次的8个志愿全是1志愿,但是在操作上,A、B、C、D志愿是有顺序的。如某考生填报了A、B、C、D4所院校,投档时先看A志愿院校的投档情况,如果A院校额满,再向B志愿院校投档,如B院校额满,再投向C志愿院校……依次类推。
有的考生会定位不准确,为了提高命中率,选择录取远低于自己高考成绩的高校,或者选择低于自己高考成绩的高校,这样就会产生不理想的录取结果。
军校平行志愿怎么填报
一是要投得进。若想顺利投档,一定要合理搭配平行志愿,形成有效梯次。既要“拔高一点”填报一个或几个分数较高的院校,也要“保守一点”填报一个或几个分数适中或较低的院校,一旦分数较高的院校投不进档,还有分数适中、较低的院校过渡、保底。
二是要能录取。由于平行志愿实行一轮投档,一旦被退档,考生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投档。要降低被退档的风险,首先是要注意所报院校专业要求(包括专业、身体条件要求等)。军检结论为“指挥合格”的考生既可以报考指挥专业也可以报考非指挥专业,“非指合格”的考生只能报考非指挥专业。这些报考条件及要求都会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及家长一定要及时关注。此外,报考专业尽量保持多样性,并服从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