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7高考网!

复读学校全国城市

咨询热线 400-155-6338

位置: 首页 > 报考院校 > 志愿填报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大关键词解读,全面实行高考网上填报志愿

时间:2023-02-15 16:49:12来源:97高考网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大关键词解读,全面实行高考网上填报志愿,小编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大关键词解读,全面实行高考网上填报志愿,下面开始吧。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大关键词解读

录取批次

什么是“一本”,什么叫“二本”是考生家长常问的问题,简单的解释就是录取批次。由于各省市招生录取的高校众多,所有高校不可能同时录取,不同类型的院校分期分批进行录取,于是就形成了录取批次。各省市的批次划分情况不同,一般会有以下几个批次:

1.本科提前批次:包括军事院校、武警部队院校、公安司法类院校(专业)、外交、国关、体育院校中的体育专业、艺术院校(专业)等本科院校(专业)。

2.本科第一批:又叫“一本”,一般包括全国重点院校,可能会包含部分非重点院校,各省情况并不相同。

3.本科第二批:又叫“二本”,即普通本科院校批次。

4.本科第三批:又叫“三本”,主要为独立学院(独立办学、独立法人、独立财务、独立颁发毕业证)和民办高校。

5.专科提前批和专科普通批。

控制线、批次线

控制线和批次线可以说是同一条线,只是叫法不同。这条线其实是一条资格线,对于考生来说,只有达到某一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才有资格参加这一批次高校的录取;对于高校来讲,只能从达到本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录取考生(政策降分、降分征集志愿除外)。

如果给各批次线一个通俗的解释,那就是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是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依照各批次的招生计划总数和考生高考成绩(高考分数加照顾分数的总和)分数分布统计,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的。

提档线、投档线

“提档线”和“投档线”其实是一个概念的两种说法,对于高校来说叫提档或调档,对于学生来说叫投档。提档线就是按照第一志愿考生从高分到低分的排队顺序,排到提档数的那个考生的分数确定为提档线。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提档分数线。在高考录取中,招生部门通常按照院校招生计划数的100%到120%的比例(具体的提档比例各院校不同,以各院校当年的招生章程为准)向院校投档。

也就是说,如果A校在一个地区计划招生100个人,提档比例是120%,当地招办就会把报考A校的前120个人的信息发送到A校招生办。学校按招生录取结束后,将把多余的20人档案退回省市招生考试院。第120名考生的分数,就是当年该校投档线。也就是说,被投档考生中最后一名的分数就是当年A高校的提档线。考生家长一定不要以为达到提档线就一定会被录取。

录取线

通常所说的院校“录取线”是招生院校在某省(市、区)一个批次录取结束后,按文史、理工类所录取考生中,录取最低分的考生所形成的分数线(特殊情况除外)。

那么,录取线和提档线有什么区别呢?提档线是被提档考生中最后一名的分数,而录取分数线则是院校完成录取后,录取考生中最后一名考生的分数。一般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由于提档比例最大可达到120%,提档人数肯定大于录取人数,因此录取线通常不会低于提档线,第二种情况是,当第一志愿考生数不能满足学校的招生计划数时,则提档线即为该校的录取线。

2023各省高考成绩查询及志愿填报时间

高考志愿填报

北京高考招生批次

本科招生设置本科提前批、本科普通批2个批次,并按顺序依次录取。本科志愿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单位设置,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独立的志愿,每个志愿一般设置1所院校6个专业和一个“是否服从专业组内调剂”选项。

本科提前批分艺术类和普通类,考生只能选报其中一类,不能兼报。艺术类和普通类均设置A、B两段,并分别按顺序依次录取。艺术类A段设置2个顺序志愿,教育部批准的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及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招生办法执行的院校(专业)在A段录取;其他艺术院校(专业)在艺术类B段录取,分美术类和非美术类,美术类设置8个平行志愿,非美术类设置2个顺序志愿。普通类A段设置2个顺序志愿,体育院校(专业)、军事院校、武警部队院校、公安类院校、航空飞行与指挥专业、飞行技术专业等院校(专业)在A段录取,普通类B段设置20个平行志愿,“双培计划”“外培计划”(艺术类体育类专业除外)和“农村专项计划”在B段录取。

本科普通批实行平行志愿,设置30个志愿。

高水平艺术团和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单独设置特殊类型志愿,考生可填报1个志愿,录取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结束之后本科普通批录取开始之前进行。

本科提前批艺术类B段、本科提前批普通类A段、本科普通批分别设置征集志愿。

励志计划高考志愿填报及录取办法

高校专项计划入选考生高考成绩须达到当地理工类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线(简称“一本线”,下同)才能报考我校。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一本线”按该省份确定的部分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

考生根据本省(区、市)的要求填报高校专项计划高考志愿。其中,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考生选考科目必须符合我校当年相关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

学校依据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各省份高校专项计划投档情况,按照学校当年招生章程中确定的招生录取原则开展录取工作。如果生源不足,学校则将剩余计划调剂到其他省份完成招生计划。

全面实行高考网上填报志愿

2023年,我市在春季高考志愿填报、秋季高考征询志愿及高职院校志愿填报中,试行了网上填报志愿,运行效果良好。,普通高校招生各批次将全面推行网上填报志愿,提高信息化水平,方便广大考生填报,减轻考区和中学的工作压力。同时提醒考生,市高招办将组织各区及报名单位做好网上填报志愿的培训和指导,请考生认真参加培训,并注意个人信息的安全保管。

全面推行高考数字化体检

2023年部分考区成功试行了数字化体检,有16个考区全面推行数字化体检。数字化体检的实施可以通过逻辑诊断,避免漏填漏检等情况,推进体检信息与志愿填报结合,为探索在提前本科批次填报志愿中,对专业受限考生进行提示提醒创造条件。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

2023年北京高考成绩预计6月25日公布,6月27日8时至7月1日17时,统考考生填报本科提前批志愿、特殊类型招生志愿、本科普通批志愿,单考考生填报职教师资班和高职单考单招志愿。7月21日8时至7月22日17时,未被录取的统考考生填报专科提前批和专科普通批志愿。预计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基本相同,最终安排以官方通知为准。

2023年强基、综评招生测试

高考成绩公布后,强基计划试点高校会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确定入围校测的名单。获得入围资格的考生按照通知在系统中确认是否参加校测,根据通知要求及时参加校测。

综合评价考生正常参加高考。通过初审的考生在高考后、高考出分前(6月中旬)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测。

填报高考志愿的窍门是什么

高考志愿填报需要冷热搭配,有梯度

高考志愿的填报并非是只有一个学校或者专业可以选择,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切记要多种选择,也就是我们说的冷热搭配。

个别专业或者学校在一段时间内非常火爆,我们就说是热门,而一些地区偏远或者就业前景不理想的专业或者学校就是所谓的冷门。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务必要从兴趣和个人实际出发,做到不同专业有梯度,不同学校有冷热,切勿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好的学校比好的专业重要,高考专业最好服从调剂

目前各高考考生和家长都有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但是当在选择学校和专业出现矛盾时,是选择好学校还是选择好专业呢?我觉得好的学校比好的专业更加重要,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一定比某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更加受到社会的瞩目。

我们要知道我们大学所学的专业未来未必就是我们以后的职业,专业固然重要,但是相比起名校的品牌效应,好的大学显然比专业更加重要。当自己非常心仪某个名校时,最好在报考专业的同时选择高考专业最好服从调剂。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为高考自愿安排,在考生成绩后填报

本科提前填写报的截止时间是6月25日17:00

剩下的本科志愿者填写报的截止时间是6月29日12:00

专科填写报的截止时间是7月5日12:00

填写报的截止时间是6月29日12:00

成考函授是成人提升学历的重要途径。很多上班族对提升学历有需求,而选择成考函授到提升学历无疑可以省去不少麻烦考生报名成考函授本科,可以相对容易地获得成人本科学历,另外成考函授本科属于学历的较高水平成人继续教育,在这个社会上有着很好的学历含金量。

2023新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1.本科志愿:本科志愿在高考成绩发布后填报,首次志愿填报安排在6月27日至7月1日,征集志愿填报时间根据录取进程进行安排。

2.高职(专科)志愿:7月21日至7月22日

3.征集志愿:各批次征集志愿填报及录取在下一批次录取开始前进行。录取期间,征集志愿填报时间通过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发布。

2023北京新高考志愿设置

1.本科志愿:本科招生设置本科提前批、本科普通批2个批次,并按顺序依次录取。本科志愿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单位设置,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独立的志愿,每个志愿一般设置6个志愿专业和一个“是否服从专业组内调剂”选项(本科提前批普通类B段除外)。

2.高职(专科)志愿:专科招生设置专科提前批、专科普通批2个批次,并按顺序依次录取。

3.征集志愿:本科提前批艺术类B段美术类征集志愿设置5个平行志愿;本科提前批艺术类B段非美术类、本科提前批普通类A段征集志愿设置2个顺序志愿;本科普通批征集志愿设置10个平行志愿。

文章分享结束,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十大关键词解读,全面实行高考网上填报志愿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文章标签: 高考复读高考报读   高考复读高考报考   高考复读高考报名   

免责申明:本文由97高考网代为发布,不代表97高考网立场,资讯内容观点均来源于互联网,只作为初中、高中、高三、高考复读学校、艺考等知识科普,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97gaokao.com/baokaoyuanxiao/zhiyuantianbao/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