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复习的小窍门,如何提高文综成绩,据2023年高考电话会议显示,2023年高考报考人数为61824人,比去年增加了4176人。其中参加高考的人数为51411人,比去年增加了2380人。
2023年高考倒计时如何复习
切记不要做偏、怪、难题。最后阶段,没有必要做过多新题、难题。在进行答题训练时,要注意强化规范答题。要训练规范审题,也就是逐字读题。要训练规范计算,在草稿纸上计算时,不要东一点西一点,要一行行写,便于整理检查。要训练规范时间,答题时最好掐算下时间,以适应高考。要依据个人情况,合理分配各科复习的时间。
利用这最后一周调整自己的兴奋点,训练和调节生物钟,尽量保证学习时间跟高考时间同步。即上午9:00~11:30,下午3:00~5:00,中午稍微休息一下,但不要超过半个小时,晚上在11点前入睡,使自己的生物钟符合高考的时间安排。在这阶段训练时,尽量在上午复习语文和文综,下午复习英语和数学,这样能够让考生在考试时形成敏捷的思维。
![](/images/11.jpg)
高考倒计时怎么复习
【语文】
消化现有知识,补齐漏洞,不要做太多太难的新题。
高三语文老师:考试前一周,如何让自己的语文复习效果达到最大。
在复习时,主张多想、多看、多背、精练。想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想哪些题目是自己的薄弱项,想哪些题型是自己最容易忽视的。看考试大纲,看知识点,看高中语文课本里的重要篇目(特别是文言文),看近两年的高考试题(结合答案),看自己整理出来的错题集,看作文范文。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再对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进行巩固,争取拿满分。同时,通过每天一小练,达到热身的目的,保持一种考试的感觉。
【数学】
高考数学成绩=信心+数学知识+规范。
高三年级数学老师:他建议考生考前复习要做好三个字:“读、清、练”。“读”,就是回归课本,对照自己不足之处再回到课本,弄清自己比较模糊的概念,理解记忆相关公式和法则,做一做课本上的例题和练习题;“清”,就是沉下心来,对曾做过的试卷进行重新梳理,分析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总结规律;“练”,就是考前找感觉,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重要题型操练,保持良好的考试状态。
同时,建议,考生备考时,要加强作答书写规范性训练。卷面是考试评分的唯一依据,要处理好“会做”与“得分”的关系,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他提醒考生,关键得分点步骤一定不能漏掉,要写好,写清楚。考试时,考生要合理安排答题顺序,先易后难多拿分。“高考数学的成功=信心+数学知识+规范。”说。
【英语】
每天读几篇不同体裁的优秀英文文章。
他给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调整心态,夯实基础。词汇是语言的根基,考生应在考前把3500个词汇中不熟悉的再过一遍,注意近几年高考中出现得比较频繁的单词,注意形近字以及写作时易拼错的单词。每天看几篇不同体裁的英语优秀范文,背10个好的句式;二是整理错题,查漏补缺。现阶段,考生应把重心放在整理错题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逐项突破;三是回归真题,总结方法。认真研究今年的考试大纲以及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反复分析试卷,熟悉每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揣摩每种考题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努力提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高考倒计时50天怎么复习文综
一、地理
1.地理是全面的开端,避免结构困难影响心情。
地理这个学科从整个结构来说是第1到第11道选择题,第36、37题,然后还有最后两道和历史和政治综合的题目。试卷会有一个结构难度,在某些年份可能会出现上来这道地理题就非常难,对于这样的情况考生也不用特别担心,可以适当地先缓一下心情,稍微放一放,往后做一下,越往后做可能越简单。我们做过一个调查,前几道选择题错得概率是比较多的,但跟知识掌握本身无关,很大程度是心理因素导致的。
2.越是要考试,就越要重视书本的主要知识。
基础知识方面更多地是注重书本上的主干知识。比如说对于自然地理,更多关注地球运动它的特征和影响,比如大气的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比如说三圈环流比如说季风环流形成过程和影响,我们更加注重的是这种主干知识的学习,不要去细究于很小的局部知识。注重书本主干知识,比如说在地壳的时候,人口的区位,城市的区位,比如说农业的区位选址,工业的区位,等等抓大方向。越到考前的时候,我们越要重视书本的主干知识,重视我们曾经考过的主干知识,这些主干知识是如何迁移到我们题目过程中的,这个过程其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二、历史
1.历史应该分配时间,以免政治没有时间。
历史处于中间,中间的主体一般占了便宜,因为他们已经处于状态,但他们可能对时间的控制没有那么警觉。很有可能,他们在读完历史之后,突然发现历史很糟糕,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政治。因此,我想给大家一个小建议,当你回答历史的时候,一定要把后两门课的时间分配好。
2.不要背知识点。最好把它们付诸实践。
不是要死记硬背知识点,你越背越不明白的。孩子过了14岁、15岁以后,理解性的记忆强了,这种死记硬背的能力差了。所以说建议大家一定要拿到 一道题目,比如说拿到一道高考题,看这个知识点考的是哪个点,然后把这个材料的知识点进行运用,这样有两个好处,第一个能把知识点落地化,并且轻松地背 诵,再有一个就是对历史的专业语言训练是非常好的。通过这个题目去重新理解知识点,并且通过题目去看一下这个知识点怎么用语言答出来。不一定你知识点答多准,有时候字写错了都可能给你过,只要这个知识点解释力越强,逻辑思维越好那一定是高分数。
三、政治
很多同学在回答政治主观题的时候都会觉得不知所云,政治一旦是方向出现了偏差,就很可能是零分的效果。 其实关键在于有几个细节没做好,第一个最重要的,政治特别强调审设问,就阅读设问这个环节一旦出现偏差,没有把握住这道题本身无论是从知识角度还是从命题 角度所设定的限定,超出这种限定是不得分的。第二是对于在设问当中命题性的限定。因为政治本身不管怎么设问最终都要解决一个问题,所有的答案、所有组织的 语言最终都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就像有的同学,政府角度也答了,但是只罗列了知识,这样只能拿一部分分数。
材料解读也非常关键。政治强调的是关键词性的解读,拿到一个材料,拿文化举例子,在文化生活材料当中它提到一些具体的词,我们要把这些词语转化 到我们学到的知识上面。比如说现在强调全民阅读,我们在阅读当中来体会人生,这样的材料跟政治看起来没什么关系,但是这样的语言背后它就体现出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我们需要通过这个关键词去挖它背后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