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高考押题卷语文试题,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特点,小编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2023年全国高考押题卷语文试题,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特点,下面开始吧。
2023年语文高考试题及解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一24题。
张择端的春天之旅
②张择端在12世纪的阳光中画下《清明上河图》的第一笔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为汴京这座光辉的城市留下了最后的遗像。他只是在完成一幅向往已久的画作,他的身前是汴京的街景和丰饶的记忆,除了笔尖在白绢上游走的陶醉,他在落笔之前,头脑里没有丝毫复杂的意念。
④“上河”的意思,就是到汴河上去,跨出深深的庭院,穿过重重的街巷,人们相携相依来到河边,才能目睹完整的春色。那一天刚好有柔和的天光,映照他眼前的每个事物,光影婆娑,一切仿佛都在风中颤动,包括银杏树稀疏的枝干、彩色招展的店铺旗幌、酒铺荡漾出的新酒的芳香、绸衣飘动的纹路,以及弥漫在他的身边的喧嚣的市声……,所有这些事物都纠缠、搅拌在一起,变成记忆,一层一层地涂抹在张择端的心上,把他的心密密实实地封起来。他铺开画纸,轻轻落笔,但在他笔下展开的,却是一幅浩荡的画卷,他要把城市的角角落落都画下来,而不是其中的一部分。
⑤没有内心的强大,支撑不起这一幅浩大的画面,零落之雨、缠绵之云,就会把他们的内心塞满了,唯有张择端不同,他要以自己的笔书写那个朝代的挺拔与浩荡,即使山河破碎,他也知道这个朝代的价值在哪里。
⑦画的主角是以复数的形式出现的。他们的身份,比以前各朝各代都复杂得多,有担轿的、骑马的、看相的、卖药的、驶船的、拉纤的、饮酒的、吃饭的、打铁的、当差的、取经的、抱孩子的……他们互不相识,但每个人都担负着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心境、自己的命运。他们拥挤在共同的空间和时间中,不绝如缕,济济一堂。于是,这座城就不仅仅是一座物质意义上的城市,而是一座“命运交叉的城堡”。
⑧在这座“命运交叉的城堡”里,潜伏着命运的种种意外和可能,而这些,正是故事需要的。英雄的故事千篇一律,而平民的故事却变幻无定。张择端把他们全部纳入到城市的空间中,是因为他意识到了这座城市的真正魅力在哪里。他面对的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一个变化的空间。他画的不是城市,是命运的神秘与不可知。在多变的城市空间里,每个人都在辨识、寻找、选择着自己的路。选择也是痛苦,但没有选择更加痛苦。张择端看到了来自每个平庸躯壳的微弱勇气,这些微弱勇气汇合在一起,就成了那个朝代里最为生动的部分。
⑩河道里的水之流,与街道里的人之流,就这样彼此呼应起来,使水上人与岸边人的命运紧密衔接、咬合和互动。没有人数得清,街市上的人群,有多少是赖水而生;没有人知道,饭铺里的食客、酒馆里的酒客、客栈里的过客,他们的下一站,将在哪里停泊。对他们来说,漂泊与停顿是他们生命中永远的主题,当一些身影从街市上消失,另一些同样的身影就会弥补进来。我们从画中看到的并非一个定格的场景,铁打的城市流水的过客,它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它不是一瞬,是一个朝代。
⑬汴京以130万人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成为东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壮丽顶点。这座因水而兴的城市没有辜负水的恩德,创造了那个时代最辉煌的文明。但另一方面,水也是凶险的化身。就像那艘在急流中很有可能撞到桥侧的大船,向人们提示着水的凶险。汴河的泛滥曾给这座城市带来过痛苦的记忆,它在空间上的漫漶正如同在时间上的流逝一样冷酷无情。
⑬直到此时我才明白,《清明上河图》并非只是画了一条河,它本身就是一条河,一条我们不可能两次踏入的河流。
⑭张择端的结局,至今没有人知道,但无论他死在哪里,他在弥留之际定然会看见他的梦中城市。那时城市里河水初涨,人头攒动,舟行如矢。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23
2023点击查看点击查看
高考后估分技巧
一般情况下,考生要估3次分,第一次是按正常估分、松紧适当、宽严适宜;第二次是按从松估分,即稍微松一点,将可得可不得的“模棱两可分”均估算在内;第三次是按从紧估分,即稍微紧一点,将可得可不得的“模棱两可分”均不估算在内。对于相当数量的考生来说,仅作简单处理、计算出3次的算术平均分即可;但对于有些考生来说,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加以选择使用。
2023高考语文试题难不难
2023年语文高考试卷无论是现代文、古代诗文阅读,还是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均注意了能力考查的全面性、多样性、层次性。全国乙卷信息类文本阅读第1题考查考生对文本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全国乙卷的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给出一段关于水果含糖量和糖尿病人正确食物摄取的语料,所设计的两道题目一为常规的补写,一为概述文段内容。两道题目都要求考生回到材料提供的语境中思考,这种考查方式更贴近生活实际。
全国乙卷作文“‘弓矢的’的智慧启示”通过材料的选取以及试题的设计,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精神。扬雄以“弓矢的”设喻,形象生动,且颇具普遍意义和启示作用。其中“弓”是基础,“的”是目标,“矢”具有方向性,要射中目标则又需要其他要素共同起作用,而各要素所起的作用在不同人看来重要性是不同的,所以人们常以射箭设喻,说明抽象的道理。试题材料指出,古人追求理想会涉及基础、方法等,再以扬雄观点进行举证,任务驱动则是自然延伸到考生对理想的追求、自身发展的思考上。
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特点
2.文言文阅读展现的是王充的勤奋好学、品质高尚的优秀美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墨客的清高自持的精神境界。文章选自王充的《论衡?自纪篇》,有别于一般的人物传记,可以将之看为自传体散文。诗歌鉴赏《太湖恬亭》表现的是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这与文言文阅读中王充形象一脉相承。
3.社科类文章阅读展现的是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考查学生理性思维的同时,更能激发考生的热爱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感。现代文大阅读也是以文化类散文为主,展现了中国历史长河中的诸多名人及其精神品质,能引起考生阅读兴趣,并体现了对语文学科素养考查。
2023年普通高考语文作文试题
全国甲卷
全国甲卷:西藏、贵州、广西、四川、云南。
试题内容: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全国高考押题卷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和互动,都有艺术相伴。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和情感溪流,也是贯通丝绸之路的文化血脉。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歌舞、建筑、绘画等,以其物质与艺术属性的和谐统一、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相得益彰满足了丝绸之路沿线人们的各种需求。同时,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沟通了民族情感,化解了文化冲突,丝绸之路由此千年不绝,绵延至今。
“物的艺术表达”的概念,意指物质交流负载艺术元素,同时,艺术创作及其传播对于物质载体、材料、质地的要求、利用和催生,使得“物”蕴含丰富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也具有了艺术表达功能和“文本”叙事功能。“物的艺术表达”的研究将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获得新的理解,也使得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之关系获得新的阐释。瓷器和其他器物,丝绸和织物,乐舞和乐器,建筑风格和雕塑手法等等,不仅以物的实用性而且以其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精神滋养。可以说,蕴蓄艺术审美性的丝绸之路物质交流,或者说具有艺术品格的物质交流,就是心灵对话,就是审美意识的表达,它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经济利益和文化冲突造成的裂痕,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特殊的艺术现象,是丝绸之路艺术的独特意义之所在。
(程金城《艺术对丝绸之路的温润和滋养》)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物质与艺术、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等交流的物品使丝路沿线的人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B.丝绸之路千年不绝,绵延至今,是因为丝绸之路中的艺术交流和影响,能沟通民族情感和化解文化冲突。
C.当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之后,便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具有了物质功能。
D.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与演变,促进了东西方的创新意识,西方因为进口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而创造出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3点击查看点击查看
2023浙江高考普通类考生分段办法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从2023年起招生录取分段由3段改为2段。新一段线按实考人数的60%划定,新二段线按实考人数的90%划定。另按实考人数的20%划定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用于强基计划、军校等提前录取或特殊类型招生的招生录取。浙江省高校招生委员会在考生高考成绩发布时一并划定并公布分段线、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扩大比例征求志愿分数线择时公布。
202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 10 页,22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当今的许多挑战都关系到这个星球的共同利益。如果大家能够超越旧时代,用新的眼光
看待彼此、信任彼此,就不难集中精力携手应对 21 世纪日益复杂的情况和问题。人类进入
21 世纪能否学会珍惜和平?大国在格局变革的进程中能否守住和平?这是当今世界关心的问题。
剑桥大学的尼古拉斯·波伊尔教授,从国际关系 500 年的历史中发现一个规律性的现象, 似乎每个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总有改变百年走向的大事发生,例如战争、冲突或者和平安排。按照这个规律,今天国际学界热议大国关系的走向就不足为奇了,而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往往成为焦点。
谈到中美关系,中美两国都明确表达了保持世界持久和平的政治意愿,并且正在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做出认真努力。双方通过多渠道对话在利益与矛盾中寻求平衡,毋庸讳言,这将是一个长期、艰苦的信任建立过程。冷战期间美国将投入的重点放在欧洲,“9·11”之后转向中东,现在正重新调整,要把重点放在亚洲。从时间上看,正是在东亚经济蓬勃发展、合作热火朝天的时候,美国向这个地区调整了军事部署、加强盟友军事协作,恰好中国周边也开始发生各种事件。人们关心的是,这种投入能否更加顺应亚洲地区发展合作的大势?
和平转移的议论。现实中,世界权力并没有出现单向转移,更可能的趋势是将从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传统中心地带,向曾长期处于边缘的发展中国家扩散。世界权力的多元化正不可避免地加快形成。但是,和平年代发生的国际格局演变和国际治理方式的转换,将是更加缓慢和渐进的过程,在过渡时期,旧的框架如果及时改革和调整,还会长期发挥作用。
如此看来,确有必要重温波伊尔教授关于“每个世纪第二个十年”的那个判断。21 世纪将是一个和平与合作的新世纪?还是要回到大国争夺甚至冲突的旧时代?如何回答这个大问题,无论是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都负有与自己地位相关联的历史责任。
实际上,当今的许多挑战都关系到这个星球的共同利益,例如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核武器的扩散、食品的保障和安全、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等。应对这些挑战时,大小国家,包括中国、美国和俄罗斯、欧盟等,都在一条船上。如果大家能够超越旧时代,用新的眼光看待彼此、信任彼此,就不难集中精力携手应对 21 世纪日益复杂的情况和问题。否则,难题只会更困难和更加复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美双方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通过多渠道对话在利益与矛盾中寻求平衡,建立了新型大国关系。
B.梅尔文•莱弗勒教授在《人心之争》一书中认为美苏两国在冷战中从未真正建立信任,缓和只是手段。
C.学术界普遍认为世界权力正由西方向东方转移,由此引发了对未来“世界领导权”能否和平转移的议论。
D.世界权力从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传统中心地带,向曾长期处于边缘的发展中国家扩散的趋势成为可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深入的。结尾再次重申观点,呼吁各国面对挑战应信任彼此。
B.第 2 段运用因果论证,因为每个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总有改变百年走向的大事发生,所以推断中美关系会成为国际学界热议的焦点。
C.第 5 段作者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提出“在过渡时期,旧的框架若能及时改革和调整,还会长期发挥作用”的观点。
D.文章末段对当今日益复杂的国际格局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大小国家应对挑战时应有的态度,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美国将投入重点放在亚洲,调整军事部署、加强盟友军事协作,此时东亚经济正蓬勃发展、合作热火朝天。
B.今日的言行将构成明日的历史,正所谓,史乃势使然。中美关系从来不缺悦耳的外交言语,但也还需理性对待。
C.只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负有与自己地位相关的历史责任,21 世纪才能成为和平与合作的新世纪。
D.出于对共同利益关系的考量,许多国家面对挑战时能够超越旧时代,用新的眼光看待彼此、信任彼此。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一份网络犯罪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显示,2023 年至
近日,工信部组织召开进一步强化互联网企业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主体责任座谈会,与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 11 家重点互联网企业就网络诈骗治理工作进行研讨交流,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工信部表示,将督促指导重点互联网企业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加强账户管理、业务管理、平台管理,积极创新方式方法,持续提升技术防范能力,不断巩固治理成效,推动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材料二:
材料三:
(摘编自《2023 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
无论花钱还是借钱,无论是小年轻还是银发族,金融诈骗都能趁虚而入。数据显示,投资、贷款类金融诈骗是金融诈骗两大类型,共占金融诈骗总量的 92.2%。而从 23 岁至 58+ 岁人群,举报最多的诈骗都是金融诈骗。
眼见为实是很多人的固有思维,但大数据却告诉我们现实远非如此。从人均损失上看,通过直播间接触到的诈骗危害最大,人均损失高达 134729 元。相关案例显示,这类直播间主要以投资指导、股票交流为名义设立,一般冠以涨停培训班、千万集中营、XXX 炒股大赛
等名称,直播间主播多自称“导师”,会向观众推荐各类以炒数字货币为名的钓鱼理财平台。直播间观众往往夹杂大量“托”,误导受害者。
材料四:
“一讲都知道,一骗好几万,骗后才报案,后悔心又酸,不是骗子高,还是懒和贪。剧本没有变,演员天天换......”这是“互联网安全公益科普校园行”宣传彩页上的文字。“互联网安全高校公益科普活动”走进了 4 个省市的 8 所高校举办公益讲座,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互联网防诈骗宣传工作,新年之初,圆满落下帷幕。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显示,至 2023 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8.29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59.6%。而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达 3968.9 万人,大学生手机网民人数也逐渐增加。纵观各类网络安全事件,花样百出的诈骗手段令阅历不深的在校大学生防不胜防。
为了让广大学子在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加强辨识能力,防范不良信息和网络诈骗。
“互联网安全公益科普校园行”活动分别在山东济南、陕西西安、安徽合肥、浙江杭州 4
个省市的 8 所高校举办公益讲座。浙江省公安厅网安总队等网络安全专家为大学生们带来网络安全科普课,数万在校大学生受益。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从网络诈骗受害者的地域特征来看,北京、上海、广东均出现在榜单上。广东省以“量”抢先,举报量占比 10.7%,侧面反映出广东人的维权意识相对较高。
C.从 2023 年网络诈骗类型看,有举报数量和人均损失都相对较少的,如“中奖诈骗”; 也有的是举报数量相对较少,但人均损失却相对较多的,如“交友诈骗”。
D.对比两图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23 年网络诈骗举报量最多的是广东省,类型也以金融诈骗的举报量居多,反映出广东在“金融诈骗”上的损失惨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截至 2023 年,网络诈骗已成为诈骗犯罪的主要形式。由于成本低、获利丰,许多不法分子将网络诈骗当作牟利手段。
C.虽然网络诈骗是公认的社会毒瘤和社会公害,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网民防范网络诈骗犯罪的意识会进一步增强。
D. 大学生虽然属于文化程度很高的群体,但由于社会阅历少,往往会被网络诈骗盯上, 成为受害严重的一个群体。
6.由上至下各层面应如何防范网络诈骗?请结合材料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孩子一哭,剃头匠的手便抖了起来。剃头匠有个好听的名字,细明。
安 神
刘博文
细,方言里是小的意思,叫来顺口,陆石河边比细明辈分小的人,估计比河里的浪花还
多。
细明细明,不年轻了。
之前一天还能剃上三十号人咧,他端着茶碗,从前的事在眉宇间行走,似乎一停下就变
成了皱纹。
手掌心上也有。
细明将手心摊开,果如其所言,阳光照射下能够清晰地看见手掌上的皱纹,以及经年劳形于案牍的角质。
老辈人常说几个螺纹富来着?他调笑道,然后从脸盆架上取出毛巾,一片已经洗得发白的毛巾,轻轻地揩下自己的汗。
汗从额角流出。
用时下年轻人的视角来看,细明的发际线正面临危机,顺其手指方向望去,店里铺陈亦处于陈旧状态。
一路货色,比后巷那批人强不来多少。
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可能就是人气了,人气即生意,老城人质朴,言语里不爱沾染俗气。暂不论这属精华还是糟粕。
习惯这东西,讲不清的,正如眼下,细明屋子里排座的人,围着一个简易的煤炉子,炉膛都坏掉了,里面塞着零散的柴火。
时近深冬,柴火经过燃烧后散出好闻的木香。
稍微让让!细明拎着一大壶水走过来,水呈匀速晃荡,十年前可不这样。猫着身子躬在炉边烤火的人插嘴问,还有多久到我?
问了也白问,常来细明家剃头的老主顾们都晓得,他性子慢,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煤炉上坐很久才能冒出热气的温水。
细明总说,剃头这事儿,急不得。
得先洗面,取煤炉上将开未开的热水,倒入旧时的搪瓷盆中,客人面朝下,在细明轻柔的手法里进入一种缓和状态,到这儿,人的身心基本上就放松了,取毛巾,擦拭干净。
开始剃头。
插上电的剃刀没有手推子好用,但为了应付店里的主顾,多数都赶着时间,只得作罢,只有真正从过去走来的人才晓得手推子的好处,可这又能怎样?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2023年全国高考押题卷语文试题,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特点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