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7高考网!

复读学校全国城市

咨询热线 400-155-6338

位置: 首页 > 高考备考 > 高中政治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必背考点总结

时间:2023-04-12 09:09:32来源:97高考网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必背考点总结,说起地理必修课,很多同学都会说难,的确,相对来说,地理必修课是高中地理最难的部分,地理必修课知识点对于大家学习地理必修课是非常有帮助的,为了帮助大家学习地理必修课,本网站小编为大家提供了地理必修课知识点的总结供大家参考。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必背考点总结,

高中地理万能答题术语地理第一轮复习用什么资料。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遗传因素的发现。

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表现出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模式。

相对性状:同一性状在同一生物体内的不同类型的表达。

1、显性和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亲本和亲本之间有一个相对性状交叉时F1所表现出的性状。

隐性性状:双亲之间的杂交,具有F1不具有的相对性状。

辅助性状分离:在杂交后代中出现与亲本不同的性状。

2、显性和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一种控制性状的遗传因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同源基因:决定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由具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形成的合子发育而来的个体(能够稳定地遗传而不分离性状)。。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个体)。。

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形成合子的个体(这种合子不能稳定地传递,会导致后代的性格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型:指生物体的实际表现。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型。

5、 杂交与自交

杂交:具有不同基因型的生物之间的杂交。

基因型生物之间的杂交繁殖过程(植物的自花授粉和中性植物的授粉)。。

杂交试验: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用于确定杂交F1的基因型)。

2. 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 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 演绎法,即观察分析 提出假说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第二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与受精。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有性生殖生物中生殖细胞形成所特有的一种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期间,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与体细胞相比,新生成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量减少了一半。

体细胞主要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有丝分裂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的过程,新产生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性生殖细胞的形成部位:动物的精子房;胚珠植物的花药胚珠。

五种施肥工艺的特点及意义。

特点:受精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并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很快精子核和卵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量恢复到体细胞的数量,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在维持子代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和生物遗传变异中起着重要作用。

六形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的鉴别步骤。

1、细胞质是否平均分裂:减数分裂中卵细胞的形成。

2、染色体数: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

若为奇数次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二次减数分裂后期,见一极)。

如果是偶数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是第一次分裂。

3、染色体在细胞中的行为。

有同源染色体第一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句法四分体:首次通过减数分裂分离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无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

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单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第二后期。

其中一极有同源染色体后期有丝分裂。

注:如果细胞质分裂不均,则为卵母细胞减少或减少的后期。

第二部分是关于染色体的。

萨顿假说:基因由染色体携带从父母传给孩子,即基因在染色体上。方法:类比推理。

第3节 伴性遗传

概念: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总是与性别有关。

迪克西模式的性别决定。

1、染色体组成(n对)。

男性:n-1 vs常染色体+ XY。

女性:n-1到常染色体+ XX。

2、性别比例:正常1:1。

3、常见生物:所有哺乳动物,大部分是雌雄同体的植物,大部分是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动物。

三到三个与性遗传相关的特征。

(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① 男 > 女

②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母亲的病会导致孩子的病,女人的病会导致父亲的病。

(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

① 女>男

② 连续发病

父亲的病也会殃及女儿,儿子的病也会殃及母亲。

(3)伴Y遗传的特点:

①男病女不病

②父→子→孙

常见的遗传疾病类型(记住)。

伴X隐:色盲、血友病

含X:抗维生素D佝偻病。

经常隐藏的:先天性聋哑白化病。

常显:多(并)指

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双螺旋:由两个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螺旋在一起组成的双螺旋。

横向: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形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碱基对组成。

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则:A = T;G C(基互补配对原理)。

4、特点:

稳定性:脱氧核糖和磷酸在DNA分子中的序列是稳定的。

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序列在碱基的数量和比例上有所不同。

特异性:DNA分子中的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序列。

第3节 DNA的复制

半保存的实验证据副本。

1、材料:大肠杆菌

2、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二、DNA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

2、时间:间歇期(即间歇期和第一次减数分裂期)。

3、基本条件:

模板:DNA分子开始展开的两条单链(即亲本DNA的两条链)。。

原料:细胞中游离的4个脱氧核苷酸。

能量:由ATP提供。

酶类: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4、过程:解除;合成链;形成子代DNA。

5、特点:侧旋侧仿;Semi-preserved复制。

6、原理:基互补配对原理。

7、精确复制的原因:

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碱基互补配对原理确保复制准确。

8、意义:遗传信息从父母传给子女,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简要说明:第二阶段分为三个步骤和四个条件。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20世纪中国服饰的变化

变化的大趋势:从拘谨、保守、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合身、方便、大众化转变。

近代服饰变化的原因:在古代,服饰与阶级地位密切相关,有复杂的规章制度。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促进了个性的解放,首先体现在服饰上,摆脱了旧的束缚。。

男装的变化。

女装的变化。

(2)近代以来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

风尚变化的原因:当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重大变化时,社会风尚也随之发生变化。。

婚俗的变化:近代婚姻风俗:缔结婚姻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发展到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在这之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提倡以及西方观念的传入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婚姻习俗的变化: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择偶标准与人们的价值观密切相关.婚礼本身的变化体现出时代发展的印记.

丧葬的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新旧并存,旧趋于简单化,民间多为老者。新中国成立后:从土葬到火葬改革。。

其他风俗的变化:既具有追求新的特点,又表现出新旧共存的特点。。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呈现出什么特征: 中国近现代 物质生活,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向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天下向近代化、现代化的趋进.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成立,由于西方思想、生活方式的传入呈现出中西合壁、洋化的趋势;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中化、独立化;改革开放后,由于与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国际的潮流.

本文结合当前的社会现象,分析了外来文化对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影响和作用。

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外国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西方快餐,流行服装,新的生活方式等。。

中国物质文化与社会习俗的变迁并不是完全照搬外国,总是掺杂着一些传统的东西.一种文化被引进后,往往不会再按原来轨道发展,而是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产生出新的,甚至更加辉煌的结果.外来文化在这方面最重要的影响是改变着人们旧有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崇尚自由、开放,不拘泥于传统.在这样的继承与摒弃中,形成了符合中国人的新型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2、交通和通讯手段的进步。

交通现代化的趋势和近代中国的交通工具。

交通现代化的趋势:牵引动力由人的兽力向机械的进化。。

现代交通工具的特点:传统的交通工具已被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等人力牵引的交通工具所取代,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越来越重要;城市的更新过程比农村更为显著。。

交通工具:近代中国出现的交通工具。

人力和畜力交通工具:人力车的出现为城市居民增加了一种方便的新交通工具,也产生了一个新的职业阶层。人力车夫工作辛苦,收入有限,他们的收入很难维持温饱。。

自行车在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逐渐成为自行车王国,拥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业。。

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有轨电车:有轨电车系统于1906年在天津建立。。

公交车:1924年出现在上海,那时还没有解放,车少人多;20世纪50年代以后,它成为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

先进的交通工具 火车、轮船与中国利权的关系:它们在中国出现之时,是列强掠夺中国利权的工具,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收回利权运动的开展,建设进入新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交通工具发展特点:多层次、范围广,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平衡.(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受具体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它们具有一定的位置特征,一定的区域形状和边界区域。有的边界清晰,有的过渡区域不仅是上层区域的一部分,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下层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分明;的区别;完整性;可变性。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2)异:①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三角地区在水热条件良好的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到三季。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限制,发展旱地农业经营,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一年制。

5、长江三角洲水域广阔,水产养殖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少,草地分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7、区域发展不同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1)早期:河流 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 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人口越来越稠密 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3)农业社会后期: 工商业的发展使人口 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今天作为全国 粮仓 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

2、遥感(Remote sensing):对地面物体的遥感。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采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地图统计。

目标传感器(关键设备)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特点和优势:可以从表面积分析研究入手,然后选择几个点和线进行实地验证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准确性和质量,还可以节省人力和财力,提高效率。

3、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实时导航和定位系统。

(1)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2)特点: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具有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地理信息系统(GIS)一种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使用地图或需要地理空间数据的地区的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优点: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强大的功能;动态监测(GIS与RS结合)。

5、遥感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遥感主要用于获取地理信息数据,GP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GI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管理、查询和更新的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估。

6、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整个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技术系统,将从区域到全球的各种地理信息按照地理坐标进行整合,并进行三维动态显示。

文章标签: 高中政治   总结   知识点   

免责申明:本文由97高考网代为发布,不代表97高考网立场,资讯内容观点均来源于互联网,只作为初中、高中、高三、高考复读学校、艺考等知识科普,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97gaokao.com/gaokaobeikao/gaozhongzhengzhi/57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