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本文为大家总结了高中政治必修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以下是详细的知识内容,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我们的
1、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重点)。
(1) 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它是中华文化代代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国历史典籍的特点:存在规模大,数量多,为世界所罕见。
4、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1)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3)着眼于古代能够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4)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更加壮丽的篇章。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6、7、8个组合)(重点)。
6、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 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
现状:自古以来,中国的科技成就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特点:从整体上看,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应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取得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活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7、中国文化的地域性。
(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 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地区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吸收,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同时,逐渐相互融合。
8、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我们的民族文化非常丰富多彩。他们都为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9、多民族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意义。
(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地位: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0、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也得益于其独特的包容性(强调)。。
(1)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 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 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意义: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保证。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点)。
(1)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意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要求: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4)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4、中共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7、如何发展大众文化。
建设群众喜爱的大众文化。
(1)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2)坚持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
(3)努力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创新内容 创新形式 创新手段。
(4)大力倡导发扬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宣传自立意识 竞争意识 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培养人们崇尚科学文明 开拓进取 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礼会的进步。
8.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9.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四人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文化的继承性
(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特点:(重点)。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2)传统文化既有相对稳定性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3 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重点)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 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 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从民族 国家 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取长补短。
6、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重点)。
(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行者。不同的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作用,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积极的文化传承活动。它具有选择、传播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始终在人类的修炼和修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