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江苏高考新政策解读,怎么加分,新高考的最新政策实行3+1+2模式。新的高考不分为文理科。采用3+1+2模式,其中3门为语文、数学和外语,1门为物理或历史,2门为从其余4门学科中选择2门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高考英语改革政策+解读
1、政策:增加口语考试,听力口语考试并入计算机考试,并将高中英语考试总分的分数比例降至100分,其中听力口语占40分,高考总分150分不变,但听力口语占50分。
这意味着什么?
传统的应试教育学习方法在英语这一科将被淘汰,中高考将更加贴近专业的托福雅思考试,侧重对于英语能力的测试。所以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必须“改革”,目前的在学校或者跟着补习老师刷题这种方法会成为一种很耗时而且不一定有效的方法,学生更需要的是进行一种系统性的立体化的科学的学习,每天有规划的去习惯英语的听说读写,这样才能告别哑巴英语,在日渐重要的听力口语考试中拿到高分甚至满分,这看上去是很耗时的,但实际上这种学习方式是更高效的,而且对比刷题做试卷而言,学生也更容易去接受,主动性在英语学习中是很重要的。
2.政策:听力口语考试将改为机考,与笔试分离,考试内容与广深汇报类似,分为阅读、听力答题、听力转述三类题型。
这意味着什么?
学生必须的尽快去习惯机考这种模式,作为一个参加过各种类型英语考试的我必须要陈述一个事实,机考和笔试中我们听到的听力无论是发音,清晰度等各方面听起来是会有差异的,在英语考试中,如果自己会这个知识点,而因为这种机考的差异而没有听出来,是最可惜的。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在平常一定要多用电脑去听听力学英语,尽快的习惯机考的英语发声,并且跟着大声朗读,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录下来自己跟读的声音,进行对比,张开嘴在英语学习中也是很重要的。
3.政策:关键要~高中听力口语考试一年有两次机会,考最好的一次,而高考从高中考试开始每年有两次机会,而且成绩三年有效,也就是说学生有六次机会考最高分。
这意味着什么?
英语考试变得更加不容有失!英语考试成为了打赢中高考战争的桥头堡,一方面,对于好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能在第一次考试中就拿到满分,那么意味着之后的很长一段备考时间都可以把重心和精力放在其他科目上,每天拿出一小部分时间来保持对英语的感觉,考前突击下英语笔试内容就可以了,试想如果高一上就拿到了满分,那么接下来的两年半能省下来多少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对于程度一般的学生来说,减轻了他们压力,一次考试不好还有下次机会,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弱项,在接下来时间更有效率的针对弱点进行补强。所以,想要赢在起跑线上就一定要尽早的开始英语学习,打好基础,这样才会在英语听力口语机考中早日拿到理想的成绩。

2023新高考政策及改革方案解读
12月29日,全国第三批高考改革八省(河北 辽宁 江苏 福建 湖北 湖南 广东 重庆)发布了 2023年高考安排与录取工作实施方案。
8省份新高考采用“3+1+2”模式
2023年,8省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实行 3+1+2 模式,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为750分。
3+1+2 模式包括国家统一高考语文(汉语) 数学 外语(含笔试和听力)3门科目,及考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门科目 其中,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物理 化学 生物学 思想政治 历史 地理6门科目,考生首先在历史 物理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作为首选考试科目,然后在化学 生物学 思想政治 地理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作为再选考试科目。
据了解,统一高考科目试题由教育部命制,选择性考试科目试题由各省份自主命制。
此外,统一高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均按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
2023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8省新一轮高考将采取3+1+2模式,根据规划,8省新一轮高考将采取3+1+2模式,其中语文、数学和外语三科采用全国试卷,考试时间为2023年6月7日至8日;物理、历史、化学、地理、思想、政治和生物六门学科按省份组织。考试时间为2023年6月8-9日。
高考将于6月7日开始,持续三天,而8个省份的高考将于6月7日至9日持续三天。
其中,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数学和外语科目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选修科目考试时间为75分钟。8省市公布2023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据悉,统一高考科目考试时间计划为语文9:00—11:30,数学6月7日15:00—17:00,外语6月8日15:00—17:00。选修科目考试时间为6月8日9:00-10:15物理/历史;6月9日8:30-9:45化学、11:00-12:15地理、14:30-15:45思想政治、17:00-18:15生物。
同时,各省提醒考生,高考科目统一考试时间以教育部公告为准。如有调整,省级选考科目考试时间将相应调整。
从2023年起,广东、福建、江苏等省高校将高校专业作为志愿报考单位。一个学院将分成几个学院专业组,一个学院专业组将成为志愿者。
据了解,高校专业组是高校招生专业的组合,是考生填报志愿招生的基本单位。每个学院可以设立一个或多个学院专业组,每个学院专业组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专业。同一学院专业组各专业选课必须相同,不同专业的选课要求设置学院专业组。
此外,各省、自治区教育部门提醒学生,增加课程后必须符合学校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能填写申请。
新高考令将于2023年1月至4月在部分省市顺利实施。具体测试时间为2023年1月23日~ 25日。本次演习将模拟从考试组织到出试卷再到志愿填报招生方案的全过程,帮助考生了解新高考方式,熟悉新高考录取规则。
复读生高考政策解读
1、考试科目的变化
高考改革前:改革前,高考分为文理两科,有语文、数学、外语综合(或称综合)四科。。
高考改革后:改革后,高考采用3+3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为必修科目,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政治六科其余科目均选三科,取消文理之分。
新政实施时间:将于2023年秋季对升入高中(现在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实施。
影响:文理学科,禁锢学习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中学实行文理专业后,理科生只知道日夜进行考试战术和逻辑思维训练。然而,在表面之下,他们忽视了日常的情感和文史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在大学缺乏文化基础。
对于文科学生来说,他们通常注重历史、政治、文化知识的积累,缺乏思维能力的训练,一到考试就拼命背,完全是应试型人才的培养。显然,这也有很大的缺陷。
文理不分离对学生的未来负责。有利于学生在中学阶段掌握综合文化素质,在大学阶段继续发挥综合优势。它还为大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渠道。
2、学业水平考试
改革前:9门科目集中在毕业当年1月的一次性考试,作为高录取毕业和少数高考专业录取的参考。
改革后:分为合格考试和选修考试科目,合格考试在高二、高三期末各组织考一次(含补考),作为高中毕业的依据;所选科目的考试时间为高考结束后,三个科目计入高考总成绩。
新政实施时间:将于2023年秋季对升入高中(现在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实施。
影响:首先,高校将逐渐重视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这将有助于高三学生更加重视学业水平考试,而不是简单地将其作为高中毕业考试。
其次,改革后,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门学科在高考后进行排名,这也有助于减轻高中生的压力。
最后,三门科目选择三门考试,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对该科目的兴趣而不是机械而简单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