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新政策是什么,按什么成绩,高考政策采取3+1+2的高考模式,不分文理3门,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和外语3门;1、2为选修课,1为物理或历史中的首选科目,2为思想、政治、地球化学、生物等学科中的二级科目。
新高考政策312模式是什么
新高考312模式中3指:语文、数学、外语是3门必修科目,每门科目满分150分;“1”表示物理史中有一门科目被选为必考科目,但两门科目只能选一门,每门科目满分100分。2“;即在政治地理和生物化学四个学科中随机选择两门,每门都得满分100分。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按原成绩计入总分,政治地理、生物化学按年级换算成绩计入总分。

新高考政策主要有什么内容
第四批新高考改革包括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7个省份,将于2023年启动。2024年的第一次新高考将不分文理,采用3+1+2的高考模式。
3 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 数学 外语3门; 1 和 2 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 1 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首选科目, 2 指从思想政治 地理 化学 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
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其中,3门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选择性考试中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再选科目按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在招生录取方面,一般高考采取两基础一参考的模式,即根据全国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三门选修课成绩,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什么是新高考政策
新高考政策即教育部公布的新的高考改革政策。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23年9月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本轮改革对高校招生和考试科目招生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目的是探索招生招生与高中学习相结合的途径,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考试压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上设定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无分数线,高考总分由两部分组成,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和外语3门学科的分数线,150分不变,外语学科提供两门考试机会,可从中选择一门进入总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技术只供浙江考生选择)六(或七)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3+3”模式
3+3 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 数学 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 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 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 6选3 模式,即从思想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
“3+1+2”模式
根据公布的实施方案,8个省市将采用3+1+2的模式,这意味着3是国家考试科目语文、数学和外语,对所有学生都是必修课。1是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术程度会考中选择其中一科物理历史;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四门课程中选择两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