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高考政策主要内容,新高考政策包括什么,新高考不包括文理,实行3+1+2或3+3模式,总成绩计算方法有所改变,实行选科制度,外语可考两次。以下是新高考改革政策的主要内容。
全国新高考政策主要内容是什么
“3+1+2”方案
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是3门必考科目,1是指物理历史选择1科作为必考,但两门只能选择一门, 2 是指再从思想政治地理生物化学四门任意选择2门来学习。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按原成绩计入总分,政治地理、生物化学按年级换算成绩计入总分。

高考全国卷理综考试内容和要求
在确定考试内容方面,理科综合依据原国家教委1990年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修订本)进行,其中理、化、生内容比例与中学阶段课程计划规定的三个学科的总课时数比例大致为4∶4∶2。 题量和题型比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比例为1∶1。
难题的比例大致为:简单题、中等难度题、难题=3、5、2。
试卷结构与组卷原则题量和题型比例:试卷原始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入选的试题主要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安排,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题型中的不同题目应尽量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现在的题型主要有选择题、计算题、问答题、论述题等,从教育测量学的角度来说,可以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所谓客观题就是答案惟一的,比如选择题、填充题,而问答题、论述题等的答案是不唯一的,要求考生有创见地答题。在高考复习中,教师要加强对开放性试题的讲解和训练。
全国新高考政策主要内容
1、不再区分文理科
在新的高考政策下,以前的考生只能选择文科或理科参加高考。相反,考生需要参加语文、数学和外语考试,并从地理、历史、政治、物理、化学和生物中随机选择三门科目参加分级考试。
2、高考总分的计算方法有所改变。
原来的高考由非语言+综合(文理)组成,但在新政策下,仍然由非语言+ 3门选修课组成。
本人自选的三门科目不再评分,分为A、B、C、D、E五个等级,E级根据参考文献数量和论文分数不合格,原则上为A级。比例为15%,B级比例为30%,C级比例为30%,D级和E级比例为25%,E级比例不超过5个。
3、外语课程可以修两次。
在旧的高考中,外语科目只能考一次,但在新的高考政策下,外语科目可以考两次,成绩较好的可以计入高考总分。
第一次外语考试安排在6月,其他考试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安排。外语测试包括笔试和听力测试。
4、合格性考试
以前的高考学生需要参加入学考试,但现在在新的高考政策下改为合格高考。高考合格者不再评分,而是按合格者和不合格者进行呈现。资格考试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音乐和美术)、体育和健康等科目。
考试时间:高中至高中每年6月和12月可随学随考随清,可参考几次。
5、综合素质评价
在过去的大学入学考试中,学生是根据分数被录取的。现在,在新的高考政策下,以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的参考条件,具体使用权交给高校,这是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高职院校早期招生中,高校将高中综合质量评价作为择优录取的参考,并将其纳入综合评价内容。在统一高考招生中,高校可以提前对高中阶段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提出具体要求,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