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考改革方案详细解读,新高考政策解读,新的高考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每个地区的新高考政策将有所不同。小编组织解读了新高考的最新政策和改革方案。
高考改革方案详细解读
1、完善招生计划分配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一是落实国家指令性计划。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合理确定市属院校分省招生专业及计划规模,切实提升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积极争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二是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具体办法,完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合理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轮岗、教师交流制度,进一步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三是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机制;认真落实教育部有关要求,继续实施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
2、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市高中学历水平考试制度。
自2008年实施高考综合改革以来,我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始终坚持全市统一组织实施,保证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权威性。本次改革进一步提升考试的公平性、规范性、安全性和科学性。一是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必修课程,避免严重偏科。二是继续坚持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考、统一评卷,完善考试管理办法,确保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评价更加科学。三是合理安排考试时间,为高中学校和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和考试时间创造条件。
3、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择校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并将具体使用权交给高校。在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中,高校将中学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选拔录取参考,纳入到综合评价内容;在高校自主招生试点以及教育部批准的高校综合评价录取试点中作为报考和初次遴选的重要依据;在统一高考招生中,高校可事先对学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录取参考。
以上是天津市高考改革政策和方案,仅供参考。由于高考改革方案不断调整、更新和变化,以上信息如有不准确之处,请以教育部门最新文件为准。
2023新高考政策及改革方案解读
12月29日,全国第三批高考改革八省(河北 辽宁 江苏 福建 湖北 湖南 广东 重庆)发布了 2023年高考安排与录取工作实施方案。
8省份新高考采用“3+1+2”模式
2023年,8省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实行 3+1+2 模式,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为750分。
3+1+2 模式包括国家统一高考语文(汉语) 数学 外语(含笔试和听力)3门科目,及考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门科目 其中,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物理 化学 生物学 思想政治 历史 地理6门科目,考生首先在历史 物理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作为首选考试科目,然后在化学 生物学 思想政治 地理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作为再选考试科目。
据了解,统一高考科目试题由教育部定,自选考试科目试题由各省自主定。
此外,统一高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均按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
2023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8省新一轮高考将采取3+1+2模式,根据规划,8省新一轮高考将采取3+1+2模式,其中语文、数学和外语三科采用全国试卷,考试时间为2023年6月7日至8日;物理、历史、化学、地理、思想、政治和生物六门学科按省份组织。考试时间为2023年6月8-9日。
高考将于6月7日开始,持续三天,而8个省份的高考将于6月7日至9日持续三天。
其中,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数学和外语科目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选修科目考试时间为75分钟。8省市公布2023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据悉,统一高考科目考试时间计划为语文9:00—11:30,数学6月7日15:00—17:00,外语6月8日15:00—17:00。选修科目考试时间为6月8日9:00-10:15物理/历史;6月9日8:30-9:45化学、11:00-12:15地理、14:30-15:45思想政治、17:00-18:15生物。
同时,各省提醒考生,高考科目统一考试时间以教育部公告为准。如有调整,省级选考科目考试时间将相应调整。
从2023年起,广东、福建、江苏等省高校将高校专业作为志愿报考单位。一个学院将分成几个学院专业组,一个学院专业组将成为志愿者。
据了解,高校专业组是高校招生专业的组合,是考生填报志愿招生的基本单位。每个学院可以设立一个或多个学院专业组,每个学院专业组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专业。同一学院专业组各专业选课必须相同,不同专业的选课要求设置学院专业组。
此外,各省、自治区教育部门提醒学生,增加课程后必须符合学校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能填写申请。
新高考令将于2023年1月至4月在部分省市顺利实施。具体测试时间为2023年1月23日~ 25日。本次演习将模拟从考试组织到出试卷再到志愿填报招生方案的全过程,帮助考生了解新高考方式,熟悉新高考录取规则。
2023高考最新改革方案解读
改革经历了8年和21个省份的探索实践,制度建立已经日趋成熟,经教育部批准,我省作为第五批8个省(区)全面启动高考改革,从2023年秋季高中新生开始。
1. 完善普通高中学历考试制度。
一是明确考试类型和依据。从2023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也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选择性考试成绩是高校录取参加统一高考考生的重要依据。
二是明确考试对象和科目。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均须参加合格性考试,高中阶段教育其他学校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也可参加合格性考试。合格性考试科目包括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定的14门科目。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等6门科目。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在历史和物理科目中首选1门科目,在其余4门科目中再选2门科目参加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合格方可参加其对应科目的选择性考试。
三是明确考试组织和成绩。合格性考试每年组织1次,合格性考试科目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呈现。选择性考试每年组织1次,时间安排在统一高考科目结束后进行,成绩当年有效。
2. 完善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实施方案》对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普通高中学校依托电子化平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记录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3.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
一是明确我省统一高考科目实行3+1+2模式,三是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1、2为选修课,1为物理或历史中的首选科目,2为思想、政治、地球化学、生物等学科中的二级科目。
二是明确考生总成绩。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其中,3门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选择性考试中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再选科目按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三是明确录取方式。自2025年起,除提前批录取外,学院招生将分为两批。普通高校的招生计划将分为两类:物理学科结合和历史学科结合。
(4)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工作。
将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明确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学校毕业生、具有高中同等学力社会人员的评价录取方式,完善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五年制中高职衔接的培养模式,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