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公布高考改革实施方案,2023最新高考改革政策,从2023年秋季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开始(2023年6月高考),高考总成绩的组成科目由“语数外+文综/理综”变成“3+1+2”组合。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1”为物理或历史,“2”为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自选2门科目。
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公布
2023年起采用“3+1+2”科目组合
按两类物理历史分开计划。
014年,浙江、上海启动第一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23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启动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23年,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省市启动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重庆积极借鉴第一批、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成功经验,结合重庆实际,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后,制定形成了《实施方案》。
此次重庆高考综合改革包含几个关键词:学考、合格考、选择考和高考。学考指的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简称“合格考”)和选择性考试(简称“选择考”)两部分。高考由全国统一考试语、数、外三门学科考试和“选择考”组成,在每年6月进行。
从2023年开始,考生的录取总成绩将由全国统考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成绩和考生自选三科成绩组成,总分750分。
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成绩150分,总分450分;选拔考试每门科目的原成绩为100分。首选科目的原成绩计入大学录取总成绩。所选科目的成绩折算成绩点(每门科目的成绩仍为100分),总分为300分。
不分文综和理综后,高校的录取方式也有调整。从2023年起,普通高校统一高考招生按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计划、分开划线、分别投档,分本、专科两个阶段进行录取。考生志愿由“专业(类)+院校”组成,采取一个招生专业(类)一所院校为一个志愿,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统一录取模式;积极探索“一档多投”的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模式。
同时,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将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与普通本科教育考试招生相对分开,把“文化素质测试+技术科目测试(职业技能测试)”考试方式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的主渠道。针对普通高中毕业生,实行“文化素质测试+技术科目测试(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的考试招生评价方式;针对中职毕业生,实行“文化素质测试+职业技能测试(专业综合理论测试、专业技能测试)”的考试招生评价方式。

公布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完善普通高中学历考试制度。
考试科目。自2023年秋季普通高中入学新生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等14门科目。选择性考试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科目,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等,从上述科目中选择3门参加考试。
普通高中学生必须参加学历水平考试,其中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还应参加选试;参加统一高考的高中生和社会人员只能参加自选考试。
考试内容。考试内容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含学业质量要求)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坚持立德树人,科学设计命题内容,注重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方式。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等10门合格性考试科目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选择性考试科目采用书面闭卷笔试,信息技术合格性考试实行无纸化上机考试,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4门合格性考试另设实验(实践)操作测试。体育与健康、音乐和美术3门合格性考试科目实行学科技能或素养测试。
考试时间与次数。高中各科目合格性考试相应安排在高中三个学年进行,高一年级学生参加省级统一组织实施的合格性考试科目原则上不超过4科,学生在完成必修学分课程的基础上参加合格性考试。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相关科目合格性考试成绩不合格者,可补考1次。补考仍不合格者,可在离校后2年内继续申请补考。
多地公布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四川
四川取消文理分院,启动3+1+2模式!四川公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河南3+1+2!6月27日上午,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河南省高考综合改革新闻发布会,介绍河南省高考综合改革情况。
河南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从2023年秋季开始,河南将全面启动高考改革,初高中学生不再交一分钱理科,而是实行3+1+2模式的选科制度。
云南
云南省高考综合改革实行3+1+2模式。
内蒙古
内蒙古取消“3 +1+2”模式,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陕西
陕西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发布,3+1+2模式将于2025年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