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改革方案解读,2023新高考政策及改革方案解读,小编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2023年高考改革方案解读,2023新高考政策及改革方案解读,下面开始吧。
2023年高考改革方案解读
沈健厅长指出,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整体方案是严格遵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节点和制度框架内,结合我省省情和教育实际,并在总结以往高考改革经验、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研制完成的,力求体现国家要求,具有江苏特色:
一是在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方面,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做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工作的要求,我省实施了招收农村学生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确定了实施区域。
二是在改进考试形式和内容方面,和现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相比,我省将开齐开足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13门科目均列入必考科目范围,我省考生在高中期间可以享受同一必考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在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方面,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并将建立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分类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2023年全面推进,2023年成为主渠道,到2023年基本建成具有江苏特色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三是在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方面,严格执行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关于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要求,自2023年起,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的考生加分政策;自2023年起,将少数民族考生照顾政策调整为“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属高校加3分投档”。在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方面,我省将推进中职学校注册入学改革,推进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宽进严出,研究出台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六是在综合素质评价上,我省将国家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具体拓展为:思想品德与公民素养、学习水平与课程修习、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审美素养与艺术特长、创新能力与社会实践、自我认知与生涯规划等六个部分,更有针对性、引领性、操作性和有效性。

高考改革方案解读
一、指导思想
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和培养人才、维护社会公平出发,按照国家总体要求,突出问题导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立德树人。
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优化考试招生制度,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健全评价机制,提高选拔水平。
把健全多元评价体系作为改革的重要支撑点,健全多元评价机制,取消文理分科,增加考生的选择权,提升考试选拔与人才培养的符合度,促进科学选才。
(三)完善规则制度,促进公平公正。
把促进公平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健全考试管理和监督制度,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四)加强统筹设计,有序稳妥推进。
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列入教育综合改革的全局进行设计,统筹兼顾各类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协同推进考试、招生、录取各环节配套改革,正确处理社会预期与我省教育发展水平的关系,合理确定改革的进度和力度,确保改革稳妥实施。
三、总体目标
2023年启动我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有序出台相关配套改革方案,到2023年,初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进一步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教育规律和河南省情的考试招生制度。
高考改革方案解读
在上述各个省市公布的改革文件中,几乎和《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大致相同,那么我们再说下此文件具体还提出了哪些和高考相关的改革设想?
关于考试
1、取消文理分科自主选择理化生史地政三科学业水平成绩计入高考成绩
2、高考只考语文、数学、外语,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3、提升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度
4、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省份
高考最新改革方案解读
内蒙古将于2023年从普通高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全面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不分文理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将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
从各地公布的方案来看,总体改革方向大体一致,内蒙古也不例外。内蒙古明确要改革高考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而内蒙古也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出台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办法。
1、文理不分科
在高考新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趋势,高考科目“3+3”也成内蒙古未来高考的新模式。
2、多地实行“3+3”模式
“3+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
3、外语一年两考
在已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19省份中,绝大多数省份明确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一次考试成绩计入,该项政策下,让考生拥有多次机会。
4、构建“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机制,既看分,又看人
新一轮改革方向的亮点之一,是打破“唯分数论”,实施“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两依据为: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一参考”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一般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成就 、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课程标准、考试规定是国家制定的,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考试覆盖全部14个学科,其中9科省级统一组织考试、其余科目考试的要求是全省统一的;考试科目可以6选3、7选3等。为了淡化分数,成绩分为5等。从各地公布的方案来看,实施“既看分,又看人”的综合评价录取,是未来内蒙古高校招录的大势所趋。
高考改革方案解读
高校统一考试招生综合改革主要致力于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高校统一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处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顶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必须渐进式地从顶端改革做起。目前高招综合改革主要致力于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二是推进综合评价。普通高考选拔标准实行高考与学业水平考试、必考与选考相结合;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实行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相结合;评价体系实行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三个结合有助于解决过去评价标准过于单一的现状,对推进人才评价和高校选拔方式的转变将起到积极作用。
三是弱化一考定终身现象。多种考试招生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升学发展选择通道;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可实现“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外语有2次考试机会,使一次考试的重要性降低,一考定终身得到一定程度的弱化。
今后普通高考录取的依据是什么?
我省《实施方案》明确,2023年以后普通高考录取主要是“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2023年秋季新入学的普通高中高一年级新生,到2023年高中毕业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时,一要依据考生高考时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成绩,二要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门选考科目成绩;“一参考”是指,2023年秋季新入学的普通高中高一年级新生,到2023年高中毕业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时,要参考其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高考成绩不再是高考录取的唯一依据,人才评价标准向多元化方向迈出新的一步。
考生高考总成绩是如何构成的?
从2023年高考开始,考生高考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必考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选考科目)成绩组成。语文、数学、外语3门满分仍各为150分,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取最好成绩计入总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选考科目在计入高考录取总成绩时,需按等级进行赋分,其分值和等级划分、计分办法在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中再作出具体规定。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和内容是什么?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主要检验学生达到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有利于学校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管理;有利于高校选拔适合学校特色和专业要求的学生,促进高中、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全面考核,《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14门科目全部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每门课程学完即考。二是坚持自主选择,学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科目参加考试,以促进学生发展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三是坚持统筹兼顾,促进高中改进教学,服务高校选拔学生,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
从2023年秋季新入学的普通高中高一年级新生开始,计入高考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将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公布成绩,确保考试成绩可信可用。
高考最新改革方案解读
据了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2023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23年在全国全面推进,到2023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新疆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从2023年开始正式实施,届时,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等级性考试成绩将按照相关规定计入高考总分。
高考改革方案解读
关于考试
1、取消文理分科 自主选择理化生史地政三科学业水平成绩计入高考成绩
2、高考只考语文、数学、外语,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3、提升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度
4、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省份
关于录取
1、提高大西部和人口大省的录取率
2、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
3、高职院校招生脱离高考,通过职业测试和学业水平选拔
4、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项目
5、完善自主招生制度、控制自主招生规模
6、推进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
7、逐步取消高考录取批次
我们再说说《招生改革意见》这个文件的大方向是什么呢?
1、减轻学生压力,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
2、规范考试制度,维护考试公平,扶持弱势区域;
3、高校根据专业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双向选择。
这里强调下上述第三点,这个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先举两个例子:
1、某高校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录取考生,按照理想设定,所有录取的学生,英语必须达到某个阶段才可以报考,因为这个专业对英语要求比较高,可现行高考制度,也许会录取到英语不及格的考生;
2、小明高考英语考了满分,可其他科目丢了150分,按照理想设定,他应该进入全国英语专业最好的高校就读,可现行高考制度,他进不了。
2023新高考政策及改革方案解读
12月29日,全国第三批高考改革八省(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发布了《2023年高考安排与录取工作实施方案》。
8省份新高考采用“3+1+2”模式
2023年,8省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实行“3+1+2”模式,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为750分。
“3+1+2”模式包括国家统一高考语文(汉语)、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3门科目,及考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门科目。其中,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考生首先在历史、物理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作为首选考试科目,然后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作为再选考试科目。
据了解,统一高考科目试题由教育部命制,选择性考试科目试题由各省份自主命制。
此外,统一高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均按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
文章分享结束,2023年高考改革方案解读,2023新高考政策及改革方案解读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