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7高考网!

复读学校全国城市

咨询热线 400-155-6338

位置: 首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政策

2023年高考改革方案的政策解读,高考改革方案详细解读

时间:2023-02-15 16:55:45来源:97高考网

2023年高考改革方案的政策解读,高考改革方案详细解读,小编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2023年高考改革方案的政策解读,高考改革方案详细解读,下面开始吧。

高考改革方案详细解读

这次高考综合改革将在保持现行考试招生制度稳定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继上海、浙江作为高考综合改革第一批试点省份成功落地后,我省也作为第二批试点省份于2023年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此次高考综合改革主要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在我省原有高中基础会考的基础上,调整考试的类型、科目、内容、范围、考试时间等;

二是完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在我省原有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础上,完善评价内容、规范评价管理、明确评价使用;

三是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改革高考科目设置、明确高等学校招生录取选考科目、改进高等学校录取方式、完善和规范高等学校自主招生、探索本科高等学校综合评价招生、完善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改革后的高校招生录取实行“两依据、一参考”方式,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择优录取。其中,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学生在高中阶段可依据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安排和自身情况,分别在高中3年内完成学业水平考试14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

等级性考试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学生可以根据提前两年公布的高校招生录取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以及自身的兴趣特长和未来职业规划,在这6个科目中选3科作为自己的等级性选考科目,等级性考试成绩计入高考录取总成绩。

也就是说,从2023年起,我省高考录取总成绩将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自主选择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以标准分呈现。其中,外语考试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一次考试时间安排在统一高考时间,另一次考试时间安排在高三上学期末,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进行。

从2023年起,我省已对录取批次进行调整,把原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A批,原本科三批改为本科B批。从2023年起,录取批次仅设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即原来的一、二、三本将被合并为本科批。

此外,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还可以参加有关高校的自主招生,高职院校也可以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测试/职业适应性测试”评价方式择优录取。这样的录取方式,体现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基本精神。

解读高考英语改革新方案

2023新高考政策及改革方案解读

12月29日,全国第三批高考改革八省(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发布了《2023年高考安排与录取工作实施方案》。

8省份新高考采用“3+1+2”模式

2023年,8省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实行“3+1+2”模式,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为750分。

“3+1+2”模式包括国家统一高考语文(汉语)、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3门科目,及考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门科目。其中,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考生首先在历史、物理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作为首选考试科目,然后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作为再选考试科目。

据了解,统一高考科目试题由教育部命制,选择性考试科目试题由各省份自主命制。

此外,统一高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均按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

高考改革方案解读

关于考试

1、取消文理分科 自主选择理化生史地政三科学业水平成绩计入高考成绩

2、高考只考语文、数学、外语,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3、提升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度

4、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省份

关于录取

1、提高大西部和人口大省的录取率

2、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

3、高职院校招生脱离高考,通过职业测试和学业水平选拔

4、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项目

5、完善自主招生制度、控制自主招生规模

6、推进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

7、逐步取消高考录取批次

我们再说说《招生改革意见》这个文件的大方向是什么呢?

1、减轻学生压力,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

2、规范考试制度,维护考试公平,扶持弱势区域;

3、高校根据专业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双向选择。

这里强调下上述第三点,这个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先举两个例子:

1、某高校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录取考生,按照理想设定,所有录取的学生,英语必须达到某个阶段才可以报考,因为这个专业对英语要求比较高,可现行高考制度,也许会录取到英语不及格的考生;

2、小明高考英语考了满分,可其他科目丢了150分,按照理想设定,他应该进入全国英语专业最好的高校就读,可现行高考制度,他进不了。

高考改革方案解读

在录取方式上有哪些改进和完善?

统一高考继续实行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减少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探索高校与学生双向选择的录取模式。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探索应用型本科专业通过春季高考招生的录取办法。

高考综合改革的主体内容有哪些?

高考综合改革主要涉及到考试科目和招生录取机制的调整。一是改革考试科目设置。从2023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取消文理分科。从2023年起,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份。英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二是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依据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从2023年起,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3门学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基本依据。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总成绩满分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

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在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时,是如何细化和计分的?

等级性考试成绩在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时,每门科目成绩由五等细化为21级。其中,A为满分100分,E计40分,相邻两级之间的分差均为3分。

高校招生录取会不会取决于语数外统一考试科目成绩?

不会。根据《实施方案》,学生的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与现行高考“3+综合”的总成绩相同,语文、数学、外语分值未变(每科150分,共450分),学生自主选择的等级性考试在计入高校招生总成绩时的分值也未变(每科100分,共300分)。同时,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在A、B、C、D、E等的基础上又细化为21个等级,提升了等级性考试的区分度。

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一考试科目是对学生的普遍性要求,是对学生基本素质的考查;而等级性考试的3门科目是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的,能够反映学生的兴趣、志向和学业专长。

高考英语一年两次考试是如何安排的,将如何计分?

从2023年起,在现有高考英语听力两次考试的基础上,实行高考英语笔试两次考试,为学生提供两次机会,为其他科目实行两次考试积累经验。英语科目成绩取笔试和听力各两次考试中较高的分数,计入高考总分。

2023年、2023年和2023年的高三学生第一次高考英语考试(含两次听力考试)在每年3月份举行,第二次高考英语考试(不含听力考试)在6月份统一高考时举行。

从2023年起,高三学生第一次高考英语考试(含两次听力考试)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同期举行,第二次高考英语考试(不含听力考试)在6月份统一高考时举行。

启动高考改革后,学生如何填报志愿?

若高校没有确定等级性考试科目范围,表明学生在报考该专业(类)时无科目限制,均可报考。但要注意:由于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是由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的,所以学生仍需参加学业水平等级性科目考试,以获得相关成绩。

2023年高考改革方案的政策解读

1,变化一:部分省份高考时间2天堂变成4白天

这里特别提到外语科目的考试时间《2023根据年《普通高校招生条例》,实行“一年两考”的省首次实行新高考是1月8第二次测试将在7月8天。你可以自己安排第一次外语考试的时间。

据悉,天津市在考虑是否与普通高考同时安排等级考试时,已参考山东、海南等省。

实际上,高考时间的延长是由于高考或等级考试的进入。因为本次考试和普通高考都包含在高考总分中,为了保证本次考试管理标准与普通高考一致,维护考试的公平性,减少频繁考试对正常教学的影响对于其他年级的学生,本次考试特别纳入统一高考时间。

2,变化二:部分省份调整高考录取批次

2023年,河北省和福建省将第一批和第二批普通本科课程合并为普通本科课程,黑龙江省将第二批和第三批本科课程合并。

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有青海和湖南2辽宁、广东、河北、福建有三批本科生,浙江、上海、天津、山东、海南、北京有新高考。其余省份保留第一批和第二批本科生。(根据现有政策统计,如有变动,请参考各省最新公告。)

分批录取的结合,解除了初版、二版、三版考生心理的界限和障碍,拓宽了考生的选择范围,更容易按兴趣选择专业。而如果一些学校出现“大年小年”的情况,不受批次线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生“捡漏”的可能性。

3,变化三:艺术:提高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取消高校美术学术与设计专业

此外,2023在艺术类专业的考试中,除教育部批准的部分独立艺术类本科院校(含少数参照实施的高校)外,其他高校不再组织美术本专业高考由省级科考和设计统一考试覆盖。

4,变化四:见习生:取消“省级优秀生”资格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2023秋季及以后进入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不再具有保送资格。即2023此后,各高校将停止招收省级优秀学生。取消省级优秀学生资格后,如何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以非功利的态度重视综合素质的发展尤为重要。

5,变化五:高水平艺术团:取消“分数优秀考生不多”的优惠政策

与艺术类招生相比,高水平艺术团对学生相关艺术专业的要求更高。入学后,他们学习学校的一般专业。

对于高校高水平艺术团的招生,此前的政策一般要求,在生源省第一批本科最终模拟备案线中,招生人数不得低于我校20要点。对极少数艺术团考试成绩优秀的考生,高校可以适度降低文化课的录取要求,但不得低于原籍省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也就是说,少数优秀考生可以获得省内多个本科线路的最优惠录取。

但是,2023从那以后,少数在艺术团考试中表现突出的考生最多只能享受到低于学校投档线的待遇20打折点,打折力度大大降低。

以往认为,进一步降低“少数艺术团考试成绩优秀考生”文化课录取要求的优惠措施,在评价范围上模糊,容易滋生灰色地带,造成不公平现象。

这种优惠措施的取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平等的程度。

6,变化六:考试内容仍是高考改革的重点

与招生选拔方式相比,教育部仍然把高考内容作为高考改革的重点。教育部要求,高考内容要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科目方面,教育部统一设置了语文、数学、外语及相关科目。相关科目一般为文科或理科,其他科目可根据本省实际情况设置。

同时,教育部也给各省留下了一定的空间。是否增加考试内容和比例,要根据全省高中课程改革的实际和各考试科目的特点,由各地确定。

它强调,2023年度高考命题要以道德和人文修养为指导,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加强重点能力考核,优化试题情境设计,增强适用性和创新性。

高考改革方案解读

考生确定选择考科目时,为什么要在物理或历史中选1门,在其余4门中选2门?

考生在确定选择考科目时,应在历史和物理2门中先自主选择1门,然后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再自主选择2门。

这样设置的主要考虑:一是体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需要。高等学校、普通高中和学科专家普遍认为,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以及其他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因此,将这两个科目作为首选科目,有利于考生为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有利于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

将物理和历史作为考生首选的科目之一,可以与现有师资、教室等条件有效衔接,引导不同地区中学的学生合理选择学习科目,科学规划学业生涯,为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2023新高考政策及改革方案解读

12月29日,全国第三批高考改革八省(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发布了《2023年高考安排与录取工作实施方案》。

8省份新高考采用“3+1+2”模式

2023年,8省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实行“3+1+2”模式,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为750分。

“3+1+2”模式包括国家统一高考语文(汉语)、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3门科目,及考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门科目。其中,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考生首先在历史、物理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作为首选考试科目,然后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作为再选考试科目。

据了解,统一高考科目试题由教育部命制,选择性考试科目试题由各省份自主命制。

此外,统一高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均按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

高考改革方案解读

试点方案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为什么把学考纳入高考招生选拔体系?

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实施意见》提出的要求。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发生严重偏科,同时也为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创造条件。

而且学考实行平时考,一考两用,既用于评价学业水平,又用于高考招生,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考生的统一高考压力。

高考录取会不会主要取决于语数外成绩?

我省方案不会发生这个问题。试点方案考生成绩总分与现行高考“3+综合”相同,语数外分值未变,占比未变。选考科目分值所占比例为高考总成绩的40%,且每科均设有加试题,并将等级细化赋分,提升了选考科目的区分度。

选考科目分值比例的确定,既与这些学科的高中教学时间比例大体相当;又与扩大选择性、体现学生专长、弱化一考定终身等改革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必考3门是普遍性要求,而选考3门是学生自身选择,能够反映学生的兴趣、志向和学业专长。

外语与选考科目成绩两年有效期怎样计算?

外语与选考科目成绩两年有效期,是以考生参加6月份全国统一高考首日为基准日期,倒推两年的时间来计算的,以方便考生结合自身实际,统筹安排修习学业和考试的时间。

选考科目什么时候选定?为什么?

每一门选考科目,可由考生自己在考前选择,具体在实际报考该科目时确定。在这个时候来选定,可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就能按个人兴趣特长合理规划和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共同的基础上学有所长。如果在考后再来选定,那么很多人会选择把多个科目甚至全部7个科目都作为选考科目参加考试,这势必不利于引导学生专长的养成,也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和考试负担。

怎样选报选考科目?

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根据拟报考学校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个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科作为选考科目,每科至多参加2次考试。

小编给大家的2023年高考改革方案的政策解读,高考改革方案详细解读,是否还是解除了一些内心疑惑和苦恼呢,其实2023年高考改革方案的政策解读,高考改革方案详细解读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就看你怎么去选择和看待。

文章标签: 高考陪读高考复读   高考重读高考复读   高考走读高考复读   

免责申明:本文由97高考网代为发布,不代表97高考网立场,资讯内容观点均来源于互联网,只作为初中、高中、高三、高考复读学校、艺考等知识科普,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97gaokao.com/gaokaozixun/gaokaozhengce/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