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7高考网!

复读学校全国城市

咨询热线 400-155-6338

位置: 首页 > 高考作文 > 满分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人生如棋,议论文高考优秀作文精选

时间:2024-03-11 13:21:11来源:97高考网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人生如棋,议论文高考优秀作文精选,高考议论文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可以把无边的思绪聚集起来,在文末表达写作意图,对读者的劝勉,以及希望,既能升华观点,拓展思想,又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感染读者,对读者起到教育和鼓励的作用。

高考议论文作文人物素材

1、学会放弃

春秋末年,范蠡帮助越王勾践取得统治地位。他决定放弃自己的财富和财富,去经商。最后,他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2、不耽于枕席

中国古代文学家司马光,就用圆木头当枕头,一醒来就继续写作,它也被称为警察枕,俄国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了让自己不要睡太久,发明家爱迪生经常用木块当枕头,工作起来经常几天几夜不睡觉,实在累了,就把桌上的书拿起来当枕头。

3、不能轻视背诵

背诵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中国,一直有一种学习理论。梁启超给学生讲解了7000多字的治安政策,不读就讲,背。

4、一生才三天

当学生们开始上课时,他们背诵一段祈祷文:“一个人只能活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一去不复返。”今天和你在一起,但它很快就会消失。明天来了又走了。

5、成就是用时间换来的。

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8年;左思写《三都赋》花了10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30年;哥白尼写《论天体的运动》花了30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2年:弥尔顿写《失乐园》花了21年:伟大的马克思写《资本论》整整花了40年的功夫。

6、滴水穿石

从岩石上落下的一滴水可能看起来微不足道,但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一滴水就可以创造奇迹。在桂林的洞穴中,有许多像石柱一样长的钟乳石,这些钟乳石是由数千年滴落岩石的内容物积累而成的。

7、凿墙偷光,映明月读书。

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夜晚无灯,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南齐时的江泌家境贫寒,白天做鞋,晚上才能抽空学习。点不起灯,他就拿书登上屋顶,借着月光读书。

2023高考议论文作文素材人物事例

2、生物学家周彤迪。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上中学时,考试不及格,老师要让他留级,同学们也笑话他,但他却不悲观失望,而是发奋学习,最后取得了优异成绩。出国留学时他又刻苦钻研,为中国人争了气,成了我国着名的生物学家。科学家居里夫人也是孜孜不倦,勤奋探索才发现了“镭”,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虽然没有上过学,但她勤奋刻苦,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硬是攻克了几门外语。他们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不就是勤奋的结果吗?试问,如过他们不勤奋,他们会有今天的成就吗?

3、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

东晋时期的伟大书法家王羲之要求自己每天都要练习书法。练习完后,他在家附近的池塘里洗刷子。日复一日,池塘里的水被染成了黑色。

4、晋文公以信服众

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晋国,攻打小国原,晋文公重耳,命令出征部队只带三天的军粮,三天攻打不下,部队就撤退。原国凭城固守,顽强抵抗,三天已到,未能攻下原国,晋文公文令撤退,军队统帅请求说:根据情报,原国已不能久守了,等原国投降后再撤。晋文公说:“信用,乃立国之本,百姓的依靠,为了得到原而失信于百姓,那是得不偿失。”晋军按晋文公命令撤退30里。原国闻讯后自愿投降了晋国。

5、李苦禅守信焚画

当代著名中国画大师李库臣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他曾答应一位老朋友要求画一幅画,但由于生病等原因,他没有及时画。后来,他的老朋友突然因病去世了。后来,他对儿子说:“如果将来还有老朋友,请及时提醒我。我不能食言。。

6、守信楷模周恩来

周总理是个言传身教的人。有一年,他到农村考察,在一次座谈会上遇到了老农张尔廷。会见结束后,他专程到张尔廷家做客。如果有机会,我一定来。如果我不来,我会派人去看你。此后几年,周总理无论多忙,每年都派人去看望张尔廷。

高考作文议论文高分万能素材精选

1: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2:挫折

孔子一生失败,但他不害怕,不逃避,以哲学的态度对待人生。孔子的幸福和满足并不比老庄差,这就是这种态度的概括。

当孔子周游世界时,他被匡蒂科人围困。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孔子说:“没有文王,就没有文。

《论语》反映了孔子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同时,也是孔子在遭遇挫折时的安慰和鼓励。这是一种自我调整。

3:理解

现在说起孔子和《论语》,很多人脱口而出:这半句话出自《论语》阳火第二十五章。后半句话是,离得近就不会自卑,离得远就会抱怨。许多人,尤其是妇女,讨厌这句话,从而讨厌孔子。

我想,退一步说,即使孔子在这里指的是女性,也只能说明,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歧视女性是一种通病,是时代的印记。

4:选择

古代刘锡辉曾被迫睡在城门下。晚上刮风下雪,气温骤降。一个同城门的女人快冻死了,刘锡辉把她抱在怀里,用体温温暖她,直到第二天早上。

午夜,暴风雨来了,寡妇的房间被打破了。她想躲在房间里。鲁国人关上门,在窗下哀求寡妇:“你为什么不懂仁慈,不让我进去呢。

在孔子看来,刘锡惠的选择是对的,陆仁的选择也是对的。

5、幽默

公元前496年,焦急的子贡四下询问走失了的老师孔丘,这时候有一个郑国人对他说:“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找到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这就是孔子,一个浑身上下充满幽默细胞的老头儿,全然不是千百年来端坐在画像中,端坐在中国人意识深处的“大成至圣先师”的形象。在孔子眼里,要想真正不朽,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所以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远存在。

文章标签: 议论文   作文   高考   

免责申明:本文由97高考网代为发布,不代表97高考网立场,资讯内容观点均来源于互联网,只作为初中、高中、高三、高考复读学校、艺考等知识科普,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97gaokao.com/gaokaozuowen/manfenzuowen/150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