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7高考网!

复读学校全国城市

咨询热线 400-155-6338

位置: 首页 > 高考作文 > 作文大全

高考作文素材名人事例特蕾莎,可能考的热点话题

时间:2024-03-27 20:50:04来源:97高考网

高考作文素材名人事例特蕾莎,可能考的热点话题,高考作文离不开平时作文材料的积累,考试前多记作文材料,高考作文的分数可以提高很多。

高考作文素材摘抄名人事例简短

1.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一个谦卑的人不敢忘记他的国家。”为国家分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话题:"责任""爱国"

2.严复的担忧

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

分析:当时严复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有几个人可以理解。

话题:“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和形式。

3.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富强,一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遗余力地创办学校,希望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令人动容。

主题:教育与爱国主义。“;生活的目的。

4.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分析:祖国的统一和繁荣是中华儿女的永恒愿望。尤仁的遗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就是因为他表达了这样一种渴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主题:“故乡”;月是故乡明”;“;热爱国情。

5.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月,在*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

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主题:“心中的纪念碑。“;祖国的呼唤。

高考作文议论文素材:名人事例二

1、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

2、华罗庚立志回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初期,美国学术界非常受人尊敬的,有些人想跟他签合同,留在美国,给优惠待遇,但是当他学会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立即决定回家通过香港,他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学生在美国,充满热情的呼吁:为了国家,我们应该回去。

3、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

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是一个好斗的硬汉,他吃蚯蚓和蜥蜴,出现在墨西哥的斗牛场,勇敢地面对非洲的野生森林,并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岁的他看到一名意大利士兵负伤,他冒着奥地利人的炮火前去营救,而他的腿部也受了伤,但他还是扛着伤员倔强地前进了突然,炮弹停止了,探照灯亮了,海明威终于回到了阵地正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地利的将军们,命令他过去。

作为一名作家,海明威有超越莎士比亚的野心。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不服气,赶紧写了一部小说来超越别人。然而,固执的海明威站了起来,重新开始,最终写出了小说《老人与海》。他获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他在小说《老人与海》中写了一句名言: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不能打败他。

4、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然而,高宗和秦桧决定与秦王讲和,并向秦王进贡。就在岳飞准备渡黄河收复失地之际,宋高宗和秦桧命令岳飞退兵,岳飞在临安的风暴阁被毒死,时年39岁。

5、鲁迅“早”的习惯

养成好习惯是成功的捷径,国内外所有的成功人士都会有一些良好品质长期坚持的习惯,自然文学大师鲁迅年轻时就形成了,在书桌上刻了一句话,要求自己做事早一点,抓紧时间,这么长时间坚持下来,就成了习惯。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事例

1、司马迁忍辱负重,写下史书。

司马迁是中国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青年时曾周游全国,接触社会,体验人民,考察古迹。后来,他继承父亲的王位成为御史,阅读了许多国家珍藏的古代文献。在此基础上,他开始按照父亲的遗志撰写史书。

就在司马迁专心工作的时候,李陵事变发生了。司马迁直言不讳,激怒了汉武帝,受到了朝廷的惩罚。宫刑是一种对先人的腐败和诽谤,鲁迅称赞它为史家的绝唱,没有《离骚》的韵脚。

2、绝不气馁的贾平凹

贾平凹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他连连在校报上发表诗作,并逐步将作品投向社会上的大小报刊,尽管那时他收到的退稿单比稿费单要多得多,但他毫不气馁,一如既往地看书、写作、投稿,终于获得成功。20年来,他以一枝灵秀之笔,写下了七八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六七十部著作,数十次获得国内外各种文学奖。

文章标签: 高考作文   特蕾莎   热点话题   

免责申明:本文由97高考网代为发布,不代表97高考网立场,资讯内容观点均来源于互联网,只作为初中、高中、高三、高考复读学校、艺考等知识科普,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97gaokao.com/gaokaozuowen/zuowendaquan/155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