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社会热点素材整理,高考万能作文素材积累,写作文是很多朋友头疼的事情,但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还是要多练习,也要多积累作文材料,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大事件
1、北斗导航覆盖全球
备受关注的北斗导航也将在2023年迎来新的进展。
根据北斗三号系统全球服务一周年的新闻稿,中国计划在2023年6月前再发射两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北斗三号系统将完全完成。
2023年12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党组副书记袁洁透露,2023年,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系统将建成由30颗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服务范围延伸至全球,真正做到 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
2、5G网络将覆盖所有地级市
2023年,中国正式启动5g商用,这让人们对于5g时代的生活充满期待。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会议提出,稳步推进5G网络建设,深化共建共享,争取到2023年底实现5G网络全地级市覆盖。
IDC预测,2023年5G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9亿部,占总出货量14亿部的14%,同比增长1.5%。

高考作文热点话题素材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一直是我们倡导的重要价值观,相应地,它们也成为了高考作文中的热门关键词。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人物榜样。
01.鲸鱼倒下时,万物诞生。
当鲸鱼死亡时,它慢慢地沉入海底,它巨大的身体分解并产生大量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将滋养许多水下生物很多年。这是鲸鱼对海洋的贡献,海洋维持着鲸鱼的生存。这是一种生物学家称之为鲸鱼沉入海底,哺育黑暗世界15年的现象,一种自然的感恩和奉献精神,值得我们人类思考和学习。
02.庄子:我将循着尾巴去屠。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王派使者前去请他做官,庄子头也没有回,说道:“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后会被供奉在庙堂之上。你们说它是宁愿受人供奉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两个使者说:“生而曳尾于涂。” 庄子说:“请回吧,吾将曳尾于涂!”
03.杨江:我不和任何人争论。
国学大师钱钟书的夫人杨绛,也是位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是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她93岁时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杨绛有句名言,“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是啊,与其和人争名夺利,不如静下心来做好自己。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与世无争的恬淡心态,杨绛才能避开人世纷扰,潜心于文学和翻译,最终做出不俗的成就。
04.居里夫人:荣誉就像玩具。
为了表彰对“镭”的伟大发现,英国皇家学会向居里夫妇颁发了享有世界声誉的戴维金质奖章。但是当友人去居里家拜访时,却惊奇地发现,金光灿灿的奖章竟然成了居里夫人的女儿伊伦娜的玩具。客人问:“这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答道:“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对不能永远守着,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荣誉,仅仅是对一个人过去成就的评价,并不能保证他将来的成就。有的人沉浸在过去的荣誉停滞不前;有些人把荣誉当作一个新的起跑线,对待荣誉的态度影响着一个人最终能达到的高度。
高考作文热点话题素材精选
1、关于奉献
无论你追求什么,都不能让你的爱褪色。
最近,清华大学一位教授的故事,让人看到了内心温暖的教授叫赵家和,生活简单,一块钱化纤毛衣穿了十多年也不抠门,他匿名捐了1500多万元,资助了两千多名贫困儿童上学这件事直到他去世几年后才为人所知。千金分散只是为了帮助学生,赵家和的人生境界令人钦佩他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选择。
求仁得仁,又何必抱怨。
赵家和身上的温文尔雅、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勤俭节约的性格,与他放弃了一般人眼中的好日子,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并不矛盾。与此同时,它也提出了今天应该追求什么的问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选择很多,影响选择的因素更多,以至于有时候模糊了我们的初衷,让我们忘记了出发时的打算,追求的目标、价值观可能会发生摇摆。赵家和的故事提了一个醒:无论追求什么,都不能让仁爱的底色褪去。做不到,需要社会各界创造环境培养实现的土壤;能做到,更需要社会各界去呵护。总之,让求仁得仁成为一种共识,这才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所应有的精神面貌。
2、关于工匠精神
据媒体报道,2023年8月27日,故宫博物院向一家合格的工匠培训单位颁发了修缮紫禁城养心殿的证书。目前,紫禁城养心殿已关闭2年零8个月,预计将持续一年多。所有与建筑主体接触的工匠都经过了严格的选拔、培训和考核,并取得了竣工成果。
曾为“八朝天子寝宫,皇朝权力中枢”的故宫养心殿,历来游客如织、研究者众。故宫博物院在养心殿修缮工程中,一“闭关”就是两年多,其间对参与修缮的工匠进行层层选拔、培训,表现出一种极为审慎的态度,一种饱含匠心的精细,一种不受外界干扰的从容,这与一些地方的雷厉风行、火急火燎、大干快上截然不同。
文物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物质遗产,是不可复得的艺术瑰宝,对文物的修缮应该保持一份手捧珠玉的细致、一种如履薄冰的虔敬,想好了,准备充分了,有把握了再动手。近年来,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有所增强,历史文化热方兴未艾,一些地方也开始重视文物修缮、保护。但这种“重视”有时过于功利,这种“保护”有时异化成了一种破坏。比如,“最美野长城”遭水泥硬化、清代古桥“五孔变四孔”、峰门寺石窟造像被浓妆艳抹……故宫计划修缮养心殿,两年多过去了还没开始实质性动工,这种“慢作为”何以被公众理解?因为这种慢不是怠慢、轻慢,而是审慎、专业,不是漫不经心而是做足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