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概率,2023年备考必备,高中生物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在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掌握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网站整理的高中生物三大必修知识点的总结(教学版)。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概率,2023年备考必备,
2023年高考生物核心知识点汇总高考生物最易混淆的考点汇总高考生物的高频考点有哪些。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人体内含有的大量水基物质。
细胞内液(2/3)
体液
细胞内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体组织淋巴样。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淋巴组织的组成和含量与血浆相似,但不完全相同,这是最重要的区别。
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含有较少的蛋白质。
5、细胞外液的物理化学性质:渗透压pH值温度。
6、血浆Ph值:7.35—7.45。
调节的试剂: 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渗透压:770kPa常温:37度。
8、内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内部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
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稳态是指内部环境的成分和物理化学性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9、内稳态调节:神经体液免疫的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类生命活动的管理。
1、神经调节的基本模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传入神经受体(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也包括肌肉和腺体)。。
神经纤维间的双向传导在静止时为外正内负。
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的电位差中的局部电流。
2、兴奋传导
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突触传导)。
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带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
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身体活动的主要中心。
脊髓:调节身体活动的下部中枢。
4、大脑高级功能:除感知外界、控制身体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可导致运动性失语症:一个人可以阅读和理解单词,但不能说话。
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体液调节和CO2调节的主要内容。
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
低于0.8 g/L:低血糖症 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人体内血糖的三大来源:食物分解肝糖原转化非糖物质。
要去三个地方: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为脂肪蛋白等。
8、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浓度升高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A细胞分泌)。
血糖浓度降低
9、体温调节
寒冷刺激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代谢。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抑制下丘脑和脑下垂体的作用,这是一种反馈调节。
寒冷时,身体会发生变化;身体颤抖(骨骼肌手部收缩)鸡皮一瘸一拐(毛细血管收缩)。
10、激素调节的特点是通过体液运输(人体的所有部位)对靶器官或靶细胞起最小和有效的作用。。
1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各项目比较。
反射弧的作用路线是体液的输送。
反应时间有快有慢。
行动范围比有限和更广更准确。
动作时间短而不长。
12、水盐平衡调节
饮水不足
失水过多
食物过咸
↓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 (-)
下丘脑中的渗透感受器。
↓
垂体
↓
↓ 抗利尿激素
↓(+)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 ↓(-)
尿量减少
1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许多内分泌腺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例如,成年人产生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太少的甲亢;甲状腺肿大(大颈部疾病)。
婴儿分泌过少:瘫痪。
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
吞噬细胞
14、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T细胞(胸腺成熟)。
淋巴细胞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15、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体液中的一种杀菌物质。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特异性免疫中起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16、免疫系统功能:防御功能、监视功能和清除功能。
17、能引起特定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或病毒)。。
抗体:一种专门对抗抗原的蛋白质。
18、免疫组件;细胞免疫(以T细胞为主)。
19、体液免疫过程:(抗原不进入细胞)。
记忆B细胞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
浆细胞→→抗体
记忆B细胞的作用:它们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留对抗原的记忆,当它们再次接触到抗原时,它们可以迅速繁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细胞簇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消化。
20、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
记忆T细胞
抗原T细胞侵入细胞。
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作用: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
暴露的抗原被吞噬细胞消化。
过敏反应:再次暴露于过敏原。
21、免疫紊乱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缺陷疾病:艾滋病、肺炎、支气管炎。
22、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快、反应快、消退快;它通常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它不会造成严重的组织损伤;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易感性。
第三章:植物激素的调节。
1、在胚芽鞘中
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
向光弯曲的部分位于胚芽鞘尖端以下。
生长素产生于胚芽鞘的尖端。
2、鞘鞘光致发光生长的原因。
横向运输(仅发生在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在单侧光刺激下从向光的一侧运输到背光的一侧。
纵向输运(极输运):从形态的上端到下端,不能反转。
:胚芽尖部下部生长素分布:生长素生长快,生长素多,生长素生长慢,生长素少。胚芽鞘的弯曲方向与生长素含量低的方向一致。
3、植物激素:植物产生的微量有机物,能从生产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
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合成化学物质。
4、色氨酸通过一系列反应转化为生长素。
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嫩芽、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生长素分布于植物各器官,但相对集中于旺盛生长部位。
5、生长素对植物器官的耐受性不同:茎和gt;芽比;根。
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能促进萌发和抑制萌发;既能防止落花落果,又能薄花薄果。
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7、生长素的应用:
无籽番茄:花期去雄蕊,用适量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
根尖优势:根尖生长素大量转运到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
去掉上面的优点就是去掉上面的花蕾。
扦插下部用低浓度生长素浸泡促生根。
8、赤霉素
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嫩的根、幼嫩的叶。
主要功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提高株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脱落酸
合成部分:有萎蔫根冠的叶子。
分布:大量分布于待脱落的组织和器官。
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片和果实老化和脱落。
细胞分裂素
合成部位:根尖
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
乙烯
合成部位:植物身体部位。
主要功效:促进果实成熟。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种群密度(最基本)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1、种群特征 增长型
年龄组成 稳定型
衰退型
性别比例
2、种群密度测定方法:样本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差的动物)标记补充法(运动能力较强的动物)。
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某一特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和无机环境。
地球生态系统:生物圈。
4、人口变化曲线。
① “ J”型增长曲线
条件:食物丰富,空间广阔,气候适宜,无敌情。
②“ S”型增长曲线
条件:资源和空间有限。
5、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数量。
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的数量。
互惠共生(图A):大肠杆菌根瘤菌等。
捕食(如图乙)
7、种间关系
竞争(图C):不同物种之间争夺食物和空间的竞争(如羊和牛)。
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
寄生虫:蛔虫,绦虫,虱子跳蚤。
植物与光照强度有关
垂直结构
动物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
8、群落的空间结构:
水平结构
9、继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社区被另一个社区取代的过程。
原生演替:发生在从未有植被覆盖的地区或曾经有植被但已完全消失的地区的演替。
次生演替:演替发生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下来的地方,甚至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也保存下来。
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以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生态系统的
构成消费者:除腐生动物外的绝大多数动物。
1、结构
分解者:能以动植物的残骸或排泄物为食的生物。
(细菌真菌腐生植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在食物链的起点上,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工厂。
(初级营养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草食性动物)。
2、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生态系统总能源: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营养级2)。
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耗散:未被利用的呼吸分解到下一个营养级。
4、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相邻两个营养期间能量转移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的意义。
:可以帮助人们科学地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以最有效地利用能源。
:可以帮助人们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异同。
区别:在材料循环中,材料是回收的;当能量流经营养层时,它一步一步地减少,并朝着一个方向流动,而不是循环。
联动:同时发生,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是使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持续循环的驱动力。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类型: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打开屏幕蜜蜂跳舞交配和炫耀)。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殖也是不可分割的。
信息的传递
信息还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畜产品产量。
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9、生态系统稳定性:指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其结构和功能稳定性的能力。
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而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
抗干扰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10、生态系统
稳定性恢复能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破坏后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抗性稳定性就越强,而弹性稳定性就越弱。
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为了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应对人类利用强度较高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
12、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13、生物多样性:生物圈中的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的所有基因和所有不同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潜在价值:目前人类所不知道的价值。
14、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在调节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性的价值
直接价值:
15、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与异地保护(动物园)。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1、生产与消费
分配和交换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1)生产决定消费(对象 方式 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物质物质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 促进经济发展 对生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与动力。
2、生产力
(1)必要性: 解决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体现社会主义的有优越性 增强综合国力 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超发达国家(2)如何发展: 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 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加快科技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国有经济:国有经济的支柱,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
(主导地位——国有经济,主导地位——公有制)。
(1)公有制主体地位:
1、主要体现:
公共资产主导社会总资产(全国)。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①现行的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④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1、企业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细胞,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其他各类所有制企业并存,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国有企业起主导作用,目的:利润,本质:经济组织。
2、公司制是现代企业的主要典型组织形式。公司的本质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1)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各自特点:(看书)
(2)组织机构 决策机构(股东大会 董事会) 执行机构(总经理)和监督机构(监事会)。
(3)优点:有独立法人地位 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
(4)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制定正确的商业战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身竞争优势。
企业形象是企业产品和服务在社会上留下的印象,是企业受到的评价和认可。企业的声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5)企业兼并和破产(看书)
3、劳动和就业
(1)劳动和就业的重要性。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源泉。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它对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就业是将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起来,生产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劳动者通过就业获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得以继续再生产。
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看书)
(3)如何缓解就业压力
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
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根据你的兴趣、专长和条件,你决定做什么。
竞争性就业理念应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实现自主就业选择。
360个平等就业的观点。
全面的就业观符合社会的需要。
4、维护劳动者权益
(1)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2)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
(3)原因、具体权利(看书)、做法
(4)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 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 维护权益的基础。
(5)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进行维权,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各种投资方式
(1)储蓄存款 便捷储蓄机构 商业银行(以利润为目的,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存款业务 基础业务贷款业务 主体业务结算业务。
(2)股票——高风险、高回报
(3)债券——稳健{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4)规避风险 保险{人身保险 财产保险。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收入与分配
个人收入分配。
1、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个人消费品为什么按劳动分配(读书)。
现实经济条件决定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是对过去几千年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3、根据生产分配要素:土地、资本、技术和劳动管理,多种分配制度并存。
4、公平:
(1)表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
(2)如何保证收入分配的公平: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保障个人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合理占比,保障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合理占比,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更加注重再分配的公平性(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监管,保护合法收入以调节过度收入,禁止非法收入,加强税收监管,整顿分配秩序,控制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5、处理好社会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并重。
效率和公平具有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
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6、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促进效率和公平并重。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倡导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也倡导回馈社会,帮助人们在得到祝福后致富。
第八课国家收入分配。
1、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国家的预算,国家的决算。
2、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促进公平、改善民生的物质保障。
国家财政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功能。
(措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提振经济。
紧缩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
3、财政收入:(1)税收收入:国家组织的财政收入最常见的形式和最重要的来源。
(2)利润收入(3)债务收入(4)其他收入。
4、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印象中的财政收入是根本:两者是根叶来源和流量的关系)和分配政策。
财政收支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财政收支关系)。
财政赤字: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部分。
5、税收
特点:强制性、非补偿性、固定性。
税种: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意义:(1)税收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根本一致的。(2)国家的兴旺发达 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缴纳的各种税收为基础的。
(3)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6、违反税法:逃税、拒缴税款。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三)
1.需要水浴加热的反应是。
(1) 银镜反应(2) 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 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一般在反应条件不高于100时,可采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稳定,没有大的起伏,有利于反应进行。
2.需要温度计的实验。
(1) 实验室制乙烯(170 )(2) 蒸馏(3) 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 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 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1)精确控制温度需要温度计。(2)注意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钠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有:醇、酚、羧酸等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甲酸酯甲酸葡萄糖-麦芽糖物质含有醛基。
5.能使高锰酸钾溶液变色的物质是。
(1)含有碳碳双键 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 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 FeSO4 KI HCl H2O2等)。
6.能使溴水变色的物质是。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 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 KI 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 四氯甲烷 汽油 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
7.液态有机物密度高于水: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
8、液态有机物密度小于水的有:烃类最多的是酯类-氯代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酯(脂肪)二糖多糖蛋白(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烷基卤代烷基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含有碳原子序数为4或更少的碳氢化合物(新戊烷除外)的一氯甲烷甲醛分子。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其同系物的硝化、脱水、酯化、水解纤维素。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不饱和化合物(KMnO4)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苯的同质物醇醛酚,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时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