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7高考网!

复读学校全国城市

咨询热线 400-155-6338

位置: 首页 > 高考备考 >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短新闻两篇,易错点整理

时间:2024-03-05 01:12:55来源:97高考网

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短新闻两篇,易错点整理,高中政治第二必修课是政治生活,这是高中政治的主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需要记忆很多知识点。为了方便学生学习,以下是网站整理的高中政治两必修点总结(教学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短新闻两篇,易错点整理,< p >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政治大题万能答题模板高考政治大题九大题型答题技巧汇总高考生必读:2023年20国集团(G20)峰会政治高考考点分析。

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西欧的实力,大大扩大了美国的实力,为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基础。

2、过程:1944年夏,美英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3、内容: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4、作用:

积极方面:这标志着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负面观点:它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大部分时间里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为满足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而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

1、1947年10月,英 美 法 中等23国签署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一项关于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多边协定。它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但实际上它一直作为一个国际经济组织发挥作用。1995年,它被世界贸易组织所取代。

3、建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二战后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1、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失去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美国成为经济超级大国。

2、内容:

金融货币方面: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新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

国际贸易:通过关贸总协定,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工业:美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力量,成为世界工厂。

科技:美国正在引领第三次科技革命,巩固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四、认识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尽管美国拥有特殊地位,但三大支柱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间引力相互吸引、相互旋转形成的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又称已知宇宙,是指人类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阳光。

大的小行星走自己的路,让地球处于一个更安全的空间。

内部条件: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适中(1.5亿公里),温度适宜。

地球上体积和质量适中的大气,其原始大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化,适合生物呼吸。

水蒸气从地球内部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太空辐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 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 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1.3地球的运动

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公转自转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周期恒星年(365d6h9m10s)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真正周期
角速度平均1º/日近日点(1月初)一最快远日点(7月初)一最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赤道1670Km\h,两极为0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北半球用右手 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自转:地球自转与公转之间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 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四:地球革命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 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 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 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 7 8,冬季12 1 2)。

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赤道度数,极圈=90度-赤道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 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接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接纬度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当地时间的经度确定为12点。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 2=(日落时间-12) 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在一个纬度=900-纬度与直接曝光点之间的差(纬度距离)。

六:计算地区和当地时间。

1地方时:两地地方时差=经度差 4分钟,东加西减.。

2区时:确定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区时相差多少个小时,东加西减T1一T2 = N1一N2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T为区时,N为时区序号。

3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4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避免地球上日期的紊乱而人为划定,有三处不与1800经线重合;在日期的换算上,从东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从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1.4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外部结构

外层地壳可分为三个外层:大气水圈和生物圈。

二、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的内层是根据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速度划分的。

圈层范围特点
地壳莫霍面以上固态: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地势越高,地壳越厚。
莫霍面(在地面以下33km,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地幔莫霍与古登堡面间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铁、镁含量由上至下逐渐增加。
古登堡面(距离地表2900千米深处,纵波减速,横波消失)
地核古登堡面以下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岩石圈的范围:包括所有的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圈以上),由岩石组成。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章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策权、最高任命权和最高监督权。其他国家机关产生于它,对它负责,受它的监督。。

3、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点是:确保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确保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这有利于各民族的平等团结。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我们动员全体人民献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确保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5、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6、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根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义务:遵纪守法,保守秘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权力:审查权、投票权、提议权、质疑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一个国家权力机构的组织被称为政体。国家决定政权,政权反映国家。。

2、我们的政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集中制。

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最重要特点——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5、民主集中制的体现。

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决策服从多数。。

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要实行集中和分散,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以全国人大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特点.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

③人民在普选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其他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设立,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

在组织和活动中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等等......。

这一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的制度,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9、中国的国家制度和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是历史的选择。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好制度。。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历史事实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没有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2、新中共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建设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改革,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3、结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4、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领导核心:全面控制、协调各方。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只有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做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法执政时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要坚持依法治国、带头立法、带头守法、带头执法,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法制化。。

二、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

2、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长期指导思想,对新世纪和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新阶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3、“三个代表”

内容: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它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a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b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创造性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现状:党之本,权之本。

关键:跟上时代。。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模式。。

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正确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党的先进性是适合具体和历史的。。

必须牢牢把握发展是治国理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的先进性应用于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是:建党为民、执政为民。。

5、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是看它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6、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执政来源于人民,执政代表人民。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广大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7、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民主党派的性质:民主党派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政治联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双方形成友好合作关系。

①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代表广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共产党执政,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是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内在要求,从根本上说,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民主党不是反对党,而是依法有权参与政治进程的积极政治力量。。

③民主党派参政的目的,是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中国更产党与各民主党来已成为亲密友党.这种新型正当关是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几个历史时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4、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政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5、中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相互监督、休戚与共。。

“长期共存”是中国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多党合作制度要长期存在下去.

“互相监督”实质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监督,尤其强调参政党监督执政党.

荣辱与共,就是要与执政党共同经受考验,共同承担国家民族兴亡的责任。。

6、多党合作的根本原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7、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8、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9、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这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事业。。

以上是互联网小编整理的两个必修高中政治知识点的总结(教学版),如需参考更多高中政治知识点,请关注互联网。

互联网小编推荐你继续浏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二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三文科生政治逆袭方法高一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政治知识点: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高考政治答题万能公式高三政治复习如何提高效率?

文章标签: 知识点   高中语文   易错   

免责申明:本文由97高考网代为发布,不代表97高考网立场,资讯内容观点均来源于互联网,只作为初中、高中、高三、高考复读学校、艺考等知识科普,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97gaokao.com/gaokaobeikao/gaozhongyuwen/147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