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高考语文试卷结构,高考用哪套卷子,2023年高考马上就要开始了,大家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知道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卷结构与试卷题型,最好对各题型分值是多少分有所了解 为了帮助广大全国卷1考生有针对性地备考,网小编根据2023年全国卷1高考试卷整理了 2023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卷结构各题型分值是多少分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考去年语文试卷分析
浙江高考语文考试内容以基础为本,避免冷偏心,突出考查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浙江高考语料库来源于报刊杂志,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热点,涉及面广,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娱乐、社会形势、民生等。
综合化、整体性是这次浙江高考语文用题的一大变化。例如浙江高考语文第6题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诗句写一个场景,运用第三人称,并有心理描写。场景描写的有关知识在《外国小说欣赏》教材中有要求,浙江高考语文设题把阅读教学中的知识点运用到语用题实践中来,较好地实现“读”与“写”的结合,避免语言运用考查的碎片化现象。
2023高考语文试卷题型结构
现代阅读(35分)。
(一)作文阅读(9分,每题3分)。
(2)实用文本阅读(12分)。
4.客观题(选择题)(3分)。
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单项选择题(四选一)。
5.主观题(4分)
6.主观题(5分)
(3)文学文本阅读(14分)。
7.客观题(多项选择题)(4分)。
用两个错误的选项替换原来的选择题。
8.主观题(4分)
9.主观题(6分)
两首古诗词诵读(35分)。
1. 阅读文言文(19分)。
10、11、12、13
(2)古诗词阅读(11分)。
14、15题:
14.客观题(5道选择题中的2道关注句子的意思)。
15.主观问题(强调思想内容)。
(3)名句(5分)。
16.会使用三种语言(20分)。
17-21题.原题内容不变。
四、写作(60分)
什么是讨论课课文文学课课文实践课课文。
论文:当前回顾的政治论文,学术论文,论文等。
文学文本:小说散文为主。
实用文本:新闻传记、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专家点评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
6月7日上午,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文化考试(简称 高考 )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后,市教育考试院邀请相关专家对试卷进行了评析 大家一致认为,今年的试题突出语文学科的教学重点,立足中国现实,积极面向新时代,有效落实 双新 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考试的育人导向功能。
一棵道德树,彰显时代精神。
试卷选文和相关材料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有利于促进考生的思想发展和精神成长,树立正确价值观。现代文一《合作之谜》引导考生深入思考合作对人类的价值和意义,关注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而促进考生回应时代关切,践行合作理念,加入和谐社会的构建。
“积累应用”题中有筹建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回应建党百年的时代主题。开卷第一句选自《孟子》,让考生记住贤者舍生取义的精神品质,文言文一塑造了方正耿直的吴仅这一人物形象,文言文二强调书楼的积极教化作用,这些都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为考生的精神打好底色。
试卷体现了全面教育的价值取向,思想文化的熏陶贯穿其中,彰显了新时代的精神和价值。
二是综合评价,注重核心素养。
本论文在创作的背景下颇有新意,注重试题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实施核心素质的考试。
试题注重多样化情境的创设,有的指向社会生活,有的涉及学科认知,考查考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现代文一请考生运用文本内容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体现信息性阅读的基本功能。现代文二请考生为学校文学社公众号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推荐语,将高考与学习生活关联起来,题干具体明确地交代微写作的目的、读者对象、写作成果形式等,考查与人交流的写作能力。
试题注重综合性,指向高阶思维品质考查。如就事例如何证明相关理论做出分析的试题,涉及文本中材料、观点以及它们之间逻辑关系等,考查了梳理整合、还原辨析等复杂、深入的思维过程;文言文一比较传主的不同说话方式和语气,考生要调动相关言语经验储备,发现表达规则及特点。
有的试题直接从不同角度给出不同答案,有的试题尊重考生答案的多样性,注重考生的独特发现,贯彻语文课程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
三是稳步推进,引领教学改革。
论文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贴近教学实践,注重理解分析与综合应用相结合,对教学具有引领作用。
试卷体现了“双新”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的精神。如论述性作品的试题中,往年比较注重论证思路的考查,今年的提问角度发生了改变,引导考生关注文本结构的内在逻辑,避免套路化答题,引导教学摆脱程式化。又如文学性作品,对话现实,意义深远。试题中所选文本纵横古今,格局宏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与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写作题平易而深沉,引导考生对事物的价值进行系统性的思考,体现了思辨性和时代性。
论文要立足现实,注重未来很大气、格局和境界;接地气,体现教学与考试的衔接;有活力,双新引领教育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