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知识点,一轮复习应该抓住哪些重点,历史科的复习,要重点梳理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建立起历史知识的宏观体系和知识框架,把握历史规律和阶段特征,解决知识点,深化拓展重点知识,尤其要挖掘和搞懂历史地图、表格和图片中的信息。此外,要注意将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认真思考,尤其要适当关注本年度重大新闻热点。
历史复习要注意5个隐形知识点
无形知识是指隐藏在历史教科书中不容易被注意到的知识,在高考中经常被考到。在历史学科的复习中,要注意挖掘和掌握十个无形知识点。
隐藏在目录标题中的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中学历史各册教材的目录或章节标题之中。如奴隶社会编中“第一章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夏商”,就要求学生明白夏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商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与此相类似的知识点有: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秦汉是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即1919年至1923年是中共创立时期;国民党“一大”至汪精卫叛变即1924年至1927年7月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此可见,教材的目录标题隐含着丰富的知识,学习时要善于挖掘和思考。
隐形知识分为两章。
这类知识,因教材的编写体例,或隐形于背景,或隐形于因果,或隐形于时限,或隐形于补述,或隐形于删简。如战国时的长平之战隐形于秦统一的背景;曹操及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东汉史实隐藏于三国鼎立一节;司马睿给祖逖刺史空衔的西晋史实隐形于东晋教材;916年阿保机建国契丹隐形于五代时限之内;北宋末年钟相提出“等贵贱、均贫富”口号隐形于南宋农民战争;蒙古政权的耶律楚材劝止窝阔台汗破坏农业隐藏于元世祖劝课农桑;春秋的皮囊鼓风冶铁、突厥、契丹兴起于北魏等知识隐形于后面章节的补述。东周的后期是战国,但东周的后期即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56年,并不等于全是战国,因战国止于公元前221年,比东周时间要长35年,这段史实被隐没于教材的删简之列了。于是,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三幅插图中的无形知识;; ;。
通过在教科书中插入图案,生动地强调了历史事实的重要性,减少了教科书冗长的文字表达,从而创造了学生忽视的无形知识,例如扉页彩色图片中引导人们的自由,反映了法国七月革命。书中那些看不见的人物都有插图。
四、地图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课本的历史地图之中。如“元朝疆域图”和“漕运图”上,都明白告诉人们由于水患,黄河改道入淮的史实。中国历史课本中历史地图下面附的古今地名注释,更是潜藏着许多重要知识点,如今天的开封,战国时称大梁,北宋叫东京;宋代名港明洲,在明代却叫宁波,北京的叫法仅在两宋时就有幽州、南京、中都等几种。世界历史课本的地图上隐形的重要知识点更多得惊人:如“美国独立形势图”上表明1783年英国在承认美国独立的条约中,把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大片土地划归了美国。在“19世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图上,明白告诉学生,在拉丁美洲,除了西班牙、葡萄牙两个殖民国家外,还有荷兰、英国和法国。所以,学生在对教材的学习中,应该结合地图加以分析和消化。
五、注释中的隐形知识
注释是对教材部分内容的补充说明,按说没有多少必记知识。可是高考不排除在这出题,一些出人意料的题往往就出在注释上。如1993年试题的“榷场”,一般答法都是“宋代的边境市场”。可这不行,非得答成注释的“收税贸易市场”不可。因此注释成为不可忽视的知识点:铜器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开始制造;哈雷是英国近代天文学家;禁军,在南北朝是指皇帝亲兵,在北宋是指国家正规军;调,指户税,实质上是人头税;《周髀算经》,可不能据“算经”二字或载有勾股定理”就确认为数学专著,因《中国古代史》选修本就明白注释为天文学著作;阿蒙神庙,就是卡尔纳克神庙,等等。这些知识都是通过注释表述出来的,所以在学习时不能忽视。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点
世界古代史 政治方面
古希腊与古罗马
(一)雅典民主政治:包含:
(1)梭伦改革(2)克里斯提尼改革(3)伯利克里改革。
基本特征:人民主权,依次;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点:国小民少,各州长期独立自治。
体现:
(1)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2)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公民大会的提案,主持;监督大会决议落实。
(3)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终审高级公职人员任职资格;审判等司法职能积极评价:雅典民主制度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势,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局限:雅典的民主制度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二)罗马法
1.内容:(1)开头:十二表法:a .内容:内容繁多复杂,有民法、刑法、诉讼法,基本是对过去不成文法的汇编,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既得利益。
(2)完备: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 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查士丁尼学说汇纂 查士丁尼新敕。
2.评价:以十二表法为开端,由查士丁尼《公民文集》(Corpus Civilis)总结出来的罗马法,在维护罗马帝国统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切相关。自19世纪以来,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在罗马法的基础上制定了自己的法律体系。
思想方面
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哲学。
1.智者学派:
(1)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高度繁荣前5世纪。
(2)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
(3)主张:把关注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上来,提倡怀疑精神,反对封建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作用 人是万物的尺度。
2.苏格拉底:
(1)主张:哲学:认识人自己
它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美德,认为人只有有了知识才能成就善。
(2)意义:开创了古希腊哲学的新方向,是希腊哲学真正成为一门认识人的学问他推崇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世界近代史 政治方面
1.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确立和发展
英国君主政体和美利坚共和国。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光荣革命于1688年结束,《权利法案》于1689年颁布。
内容:确立议会主权,限制国王权力。
意义: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2.演变:形成责任内阁制。
3.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权力运作。
国王:国家元首,扮演礼仪性角色,统而不治;
议会:掌握立法权,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总理:掌握行政权,拥有议会多数党领袖,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领导人和决策者。
内阁:掌握行政权,名义上对国王负责,但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4.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背景:工业革命的深入;内容: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影响:保证了英国政体的稳定,促进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2)美国总统制共和国。
1.定义标志:1987年宪法的颁布。
(1)内容: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利,联邦法律是全国最高法律,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施行联邦法律。
三权分立原则: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国会、国会和法院行使。
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实行任期制。
(2)背景:1776年美国独立,松散的邦联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用来维护统治。
(3)评价:a.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国成为一个联邦制的总统共和国。
b.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使美国经济发展。
c.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民主制度建立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美国内战:
(1)问题:州权主义严重,南北方分歧严重;
(2)时间:1861-1865美国南北战争。
(3)措施:林肯提出 为联邦统一而战 的口号; 通过宪法第13 14修正案,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的至上性,维护了国家统一。
3.两党制:
(1)名称:民主党(驴)共和党(象)
(2)地位:两党制是美国三权分立,分权制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代表利益:共和党: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场主民主党:代表南方奴隶主。
法兰西共和国和德国君主立宪制。
(1)法国共和制的建立。
1.曲折: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共和政体与君主政体持续斗争了近一个世纪。
2.共和国的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于1875年颁布。
内容:
(1)参众两院掌握立法权;
(2)总统和内阁掌握行政权;
(3)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
(4)内阁由总统任命,对议会负责
意义:(1)标志着法国共和制政体的最终确立;
(2)共和制政体的确立和巩固,是法国社会得到了稳定的发展。
(2)德国君主立宪制。
1.标志:德意志帝国宪法于1871年颁布。
内容:
(1)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都统帅,有权任命首相,着急和解散议会
(2)首相主持政府,对皇帝负责
(3)议会掌握立法权,当时作用很小,权利受到首相和皇帝的制约。
评价:
(1)1971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 经济发展。
(2)但是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得以延续 最终把德国拖入世界大战的灾难中。
2.德国政府的特点:(1)德意志帝国实际上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2)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2.苏俄(联合)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巴黎公社
1.时间:18703.18 - -19705.28。
2.地位:第一个工人政权。
3.失败原因:(1)根本: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
(2)主观: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没有建立工农联盟。
(3)客观:国内外反动势力强大
4.经验教训:(1)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二)必须建立广泛的工农联盟;(3)必须坚持暴力革命。
5.意义: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和革命主动性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的形象。
二、俄国十月革命
1.背景:
(1)1861年农奴制改革,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2)改革不彻底,社会矛盾尖锐;
(3)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
(4)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2.过程:
(1)二月革命:时间:1917年3月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四月提纲:背景:政府不满足民众要求,继续参加一战。
内容:夺取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行土地改革,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意义: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得到人民的支持。(3)七月流血事件:1917年7月,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4)十月革命:时间:1917年11月
过程: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农民发动了武装起义,占领了冬宫。
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史称“十月革命”
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5)建国:召开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宣布一切权利归苏维埃;通过 和平法令 土地法令。
人民委员会组成
3.意义: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三)为无产阶级开辟了新的解放道路。
经济方面
1.资本主义经济
一、新航路的开辟
1.背景和条件: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根本原因);社会:《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传播;政治:欧洲各国强化王权,积极扩张;宗教:对外传播基督教;商业:奥斯曼帝国阻断商路(重要原因);思想: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人民主义精神的传播;客观: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2.过程:迪亚兹-好望角;达伽马-印度;哥伦布——美洲;麦哲伦舰队-全球航行。
3.评价:世界:新航路开辟后,初步形成了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欧洲: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欧崛起;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衰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美洲:传统社会遭遇灭顶之灾,为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非洲:非洲成为猎获黑奴的场所;亚洲:大量的白银流入亚洲,高产作物引入亚洲,客观上刺激了商品经济发展
二、殖民扩张
1.荷兰:时间:17世纪。
Sea coachman How: Form a large commercial corporation, backed by the government。
2.英格兰:时间:18世纪;如何:海盗掠夺、商战、殖民掠夺、奴隶贸易。
结果:英国成为18世纪最强大的殖民帝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3.影响: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北美和大洋洲卷入了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大西洋三角贸易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从殖民地掠夺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主义的灾难和灾害,造成亚非拉地区严重落后,殖民主义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发展
第三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期)。
1.发源地:英国
2.条件:
(1)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2)殖民扩张与掠夺
(3)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
(4)工场手工时代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5)不断扩大的市场对生产效率提出新的要求。
3.结果:棉纺织行业:约翰·凯飞梭哈格里夫斯詹妮机卡拉莱特液压纺纱机。
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交通:斯蒂芬森火车头富尔顿美汽船。
机器制造业: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诞生,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4.影响: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随着工厂的出现,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第四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1.主要国家:英国、德国、美国等。
2.特点:科技紧密结合。
3.成果:
(1)电力的广泛应用
(2)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3)新兴工业发展显著
(4)钢铁工业发展较快
4.影响:
(1)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人类进入大企业时代(垄断资本主义)所有权和经营权实现分离。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五、世界市场的形成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模式:国际贸易资本输出力量强迫运输变化。
3.影响:正面: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
负面: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会影响其他国家;导致一些国家贫穷落后。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1. 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2)供需矛盾尖锐,贫富差距过大
(3)股票投机过热
2.特点:范围特别广,时间特别长,危害特别大。
3.影响:
(1)为了摆脱困境,纷纷提高关税,货币贬值,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混乱, 国际关系日益恶化。
(2)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法西斯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美国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
(2)1933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
2.措施:
(1)整顿财政金融:主要通过整顿银行,稳定货币,改革银行体系和税制,恢复正常信贷活动。
(2)调节工业生产:通过立法( 全国工业复兴法 ),力图复兴工业,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谈判的权利,发起 蓝鹰运动 ,以资鼓励。
(3)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通过 社会保障法 进行社会救济和保障,兴办公共工程,扩大就业。
3.实质:在不触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4.特点:国家对经济进行了大量干预。
5.影响:
(1)减轻了危机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帮助美国渡过危机。
(2)缓解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美国民主。
(3)新政模式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借鉴,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背景:
(1)二战后,发达国家吸收经济大危机的教训,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受到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3)借鉴了罗斯福新政的经验
(4)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规模扩大
2.变化
(1)国家大力干预经济:一个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b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c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2)福利国家出现
(3)企业变化:a;人民资本主义b.经营者革命。
3.评价:
(1)作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 黄金时期。
(2)不能从根本上现出经济危机,1973年 黄金时期 结束,发达国家出现 滞涨 现象。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向社会主义过渡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7-1921):
(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英 法 美 日等武装干涉,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
布尔什维克幻想通过这种政策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
(2)内容:<1>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 <2>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3>商品流通: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
需求是由国家分配的。4比;社会劳动:实行强制性劳动,不劳动,不吃饭的原则。
(3)评价:积极: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消极:超过限度,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不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2.新经济政策,1921年,30年代中期。。
(1)背景:长期战争是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发生暴动
(2)内容: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工业:国家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允许国内外资本家回归私有制。
小型企业;商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
(3)作用:a.确立了与落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b.受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权得到巩固。
(二)斯大林模式
1.形成(30年代中期):工业化运动,农业集体化,国家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的实施。
2.特点: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除市场,实施指导性计划;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3.评价:& lt;1比;积极的:一个。国家可以按照规划部署和使用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基本实现工业化。
b.工业生产总是迅速提升,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a.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处于落后状态 b.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过慢c.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d.压抑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
思想方面
人文主义精神三大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
(1)背景:a.政治:基督教会垄断西欧的思想文化教育,人民缺少理性b.经济:14世纪意大利出现早期资本主义萌芽c.文化:意大利本身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 d.导火索:黑死病的蔓延
(2)实质:14-16世纪西欧兴起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
(4)代表作:前三杰:薄伽丘 十日谈 但丁 神曲 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最后三位:列奥纳多·达·芬奇、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大卫·摩西。拉斐尔(画圣)西斯廷圣母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5)影响:a.思想方面,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为宗教改革和启蒙思想的出现提供了基础。
b.在艺术方面,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技艺精湛的艺术作品,为人类社会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c.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2.宗教改革:
(1)背景:a.经济: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越来越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b.思想:文艺复兴的兴起和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
c.宗教:天主教会的腐败
(2)过程: 马丁路德改革(标志 九十五条论纲 ):主张:因信称义,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影响:在路德的指导下,宗教改革开始了。改革开放后,新教登上历史舞台,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加尔文的改革:主张:因信称义,预先确定的著作:基督教原则。
影响:加尔文的学说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提供了辩护。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
加尔文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依据。
(3)实质:反对天主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4)影响:解放思想;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打击教皇权威。
3.启蒙运动:
(1)背景:a.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b.政治: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c.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
d.科技: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2)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3)代表人物:
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权力制衡:论法的精神》。
影响:三权分立学说是孟德斯鸠最重要的历史贡献,这个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②伏尔泰: 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开明君主制;提倡自由,平等,民主
影响: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卢梭:主张:与生俱来的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建立民主共和国。
康德:人不是工具,尊重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纯粹理性批判。
意义:康德是西方现代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理性批判哲学的思想最终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4)意义:
a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b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高度,更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c启蒙运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 马克思主义诞生
1背景和条件:
(1)经济:工业革命的推动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2)思想: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阶级: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
(4)主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参加工人运动。
2.诞生: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
(1)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史上的积极作用
(2)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内在矛盾
(3)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4)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原则
3.意义:
(1)此理论成为无产阶级锐利的思想武器,在这一理论的领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
(2)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牛顿经典力学:标志着现代科学的形成。
四、文学
1.浪漫主义:富有想象力的想法和戏剧性的情节。
拜伦唐璜雪莱西风颂雨果海涅巴黎圣母院一个关于冬天的德国童话。
2.批判现实主义:代表:巴尔扎克(被誉为法国社会的抄写员)资本主义社会人类喜剧的百科全书。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3.现代主义:代表作:《贝克特等戈多》海明威《老人与海》。
(二)艺术
1.艺术:印象派:特点:注重光影的结合,追求强烈的个人感情;代表作品:莫奈日出印象后印象派:塞尚埃斯特克的海湾梵高向日葵高更。
现代主义:特点:对色彩和视觉的深入研究,使用夸张、变形和抽象的表现形式。
代表:毕加索坐在椅子上的女人。
2.音乐:浪漫主义:特点:时代性、多样性、民族性。
代表作: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印象主义:特点:用声音的音量和颜色来提供一种暗示或情绪。
代表作品:德彪西《农牧之下午》前奏曲。
3.电影和电视艺术: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发明了电影。
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电视
格里菲斯,美国人,被誉为现代电影之父。
卓别林《城市之光》
高考总复习历史必背的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
1、历代税收制度特点的演变原因及作用。
2、水利建设及作用
3、休养政策与繁荣人民生活的关系。
4、城市发展的趋势特征;15——16世纪中西方城市发展的差异。
5、理性的本质及其与西部大开发的区别。
6、建立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互学互鉴。
二、中国近代现代史
1、中国人对西方文化态度的逐渐转变,以及西方文化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近代早期(1919年以前)中国追赶世界现代化潮流的两个机遇与成就和经验与教训(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外和解时期和辛亥革命后的民主共和时期)。
3、19世纪中日现代化道路二阶段 背景 措施 结果比较。
4、几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5、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变迁中,中国发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运动或措施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6、30年代国民政府经济外交建设的客观分析与评价(经济建设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7、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8、随着新中国外交的不断成熟,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发展成为独立自主、灵活务实的和平外交。
9、亚洲(特别是新加坡和韩国)的经济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0、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
11、传统文化的扬弃与传承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宽容尊重合理吸收。
12、用三个代表的眼光审视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历史复习知识点
金田起义领袖:1851年1月,洪秀全在金田村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叛军叫太平军。
《天朝田亩制度》:
1)时间: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 天朝田亩制度。
2)目标:建立一个 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的理想社会。
3)意义:表达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摆脱剥削的美好愿望。
4)局限性: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即使是在太平军占领的地区,也未实行过。
天京之乱:1856年,天京之乱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使太平天国由强转衰。
行政管理的新发展:洪仁淦提出了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行政管理的新发展。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时间: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和反侵略的双重性质,给清朝和外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它的失败表明,旧的农民战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找不到出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