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策略,如何复习,第一轮生物学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章节明确知识点,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建立知识体系。作为学生,生物也是我们最不能忽视的一门学科,只有掌握方法才能更有效。第一轮的生物学复习不能仅仅依靠书本,也与实践有更多的联系。
生物第一轮复习策略
一、重视第一轮复习
高三学生业已修完了高考大纲所要求的全部知识。按照备考规律,考前的复习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复习的伦次越多越好。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制定出三轮复习计划。有些同学会产生错觉,认为一轮过后还有两轮,高考还很遥远,不用着急。其实,考前知识的梳理、总结及知识网的构建是由第一轮完成的,第一轮要持续到来年的3月中旬,那时的区县联考、模拟考会非常密集,根本没时间梳理知识,只能是通过考试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所以理想中的第二轮和第三轮可能是不存在的。千万不要有侥幸和依赖心理,要把复习的主要精力放在第一轮。
二、准确把握复习方向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天津考试院编写的考纲,是高考生物命题的纲领性文件。要知晓高考的考试内容与要求。凡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中不要求的部分,一定不会命题,在要求掌握程度中,ⅱ类比ⅰ类命题的几率大。由于新考纲要在来年年初下发,在第一轮复习时还没有新考纲,建议老师和同学们借阅上一年的考纲,因为每年考纲的改动很小。考纲中要求的知识内容和顺序,应成为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第一轮复习的顺序。要严格按照掌握程度的ⅰ类和ⅱ类要求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三、善用一本书一个问题。
在把握考纲的基础上,要用好“一本”和“一题”。“一本”是指我们所用的课本。“课本”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即是讲授新知识的蓝本,更是高考复习的唯一抓手。不抓住课本,搞题海战术,无休止地开辟"第二战场",舍本逐末,会“因走得太久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也就是被试题带偏方向。“一题”指的是历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必要的模拟、练习,不可少,但要适当,最好的模拟题就是高考试题。研究它,用好它(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挖掘思想性,能够举一反三),应该成为第一轮复习备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注意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
课前,学生应了解要复习的内容将涵盖哪些内容,掌握该内容所需的知识程度(课或课)应预留给学生,学生应在教师编制或购买的复习材料中完成相关栏目,如填写知识表或易混淆表学生应仔细阅读复习材料中总结的相关表格或概念图。
课中,教师先让学生展示预留的作业,用一两分钟在教室走一圈,发现偷工减料的学生及时给予批评。教师按照考纲的要求,根据学生以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重点内容进行重点讲解。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可抛出某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讨论的目的之一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有针对性讲解。
教师的讲解要达到一定的高度,要在相关的知识间建立联系,使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就感受到“知识综合”和“综合知识”的必要性。在复习“细胞的分子组成”时,鉴于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所以先复习氨基酸的通式,及造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四个原因。提示学生回忆“中心法则”,使学生理解蛋白质的多样性其实是由核酸的多样性引起的。于是开始复习核酸的种类,核酸的基本单位,核酸的分布等。
在蛋白质体现生命,在核酸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都要消耗能量,于是牵扯出糖类,因为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于是开始复习细胞中糖的分类及功能。糖原和淀粉分别是动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但其储能能力远不及脂肪,于是又将脂质复习摆在面前。脂质的功能远不止是为蛋白质和核酸提供能量,脂质中的磷脂能与蛋白质等物质一起构成生物膜,保护核酸、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脂质中的固醇既能参与生命活动,又能调节生命的进行。
上述四种有机物都是由相关的元素组成,于是开始复习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功能。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生命活动要在水中进行,水参与了细胞中重要的化学反应。这时可将atp供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甚至将限制酶切割dna的知识通过水的复习综合起来。细胞中四种有机物无色,于是引出,用染色或显色反应的原理进行鉴定的实验。教师要利用复习课的优势,设法将零散的知识处于某一个大的知识背景之下,建立知识网络,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课后一定要加强练习和巩固,教师要编纂或精选与复习内容配套的习题,习题应以近几年全国各省的高考题或模拟题为主,也就是前面所提的“一题”。每节课的课后都应有一份试题,不能给答案,要由学生独立完成。由于高三学生作业多,课后的时间较少,所以要求教师课中要精讲,将挤出来的时间用于学生看书或完成一部分作业。作业一定要全批全改,课上要讲评作业,通过共性问题的讲解来把握重点、突破难点。重点知识,易混的知识点,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往往通过做题展现,所以教师应利用试题讲解的机会有的放矢,讲清、讲透。通过课后练习能提高解题能力,发现知识漏洞,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样既能督促课前的复习、预习,又能弥补课中教师知识讲解上的漏洞。课后练习一定要抓住,因为最后的高考是通过解题能力的比拼来决定胜负的。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综合体现,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是搞好第一轮复习的前提。复习是通过比较、串联、联想、知识迁移等方法,通过课前阅读、课中讲解、课后解题,编织知识网络,发现和弥补知识的节点,减少漏洞,为以后的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满怀信心迎接高考。

生物二轮复习策略
最强高考励志书,淘宝搜高考买。1.紧扣教材
我们坚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在《考纲》的范围内针对性地复习,尽量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这是我们二轮复习教学的宗旨。面向基础题,突出中档题,作为二轮复习的基本要求。从高考命题看,基础是课本,应注意加深对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记忆。
2.突出骨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围绕主要知识,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结构的系统总结和指导,使零碎知识规范化、有序地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网络化、立体化。最后,扩大基础知识的延伸和迁移,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过渡,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3.加强实验复习,提高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实验可以从各个方面检验考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能力和完成实验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图表识别能力和计算能力,是检验高考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高考的主要趋势之一。
小编推荐:高中生物成绩低怎么办。
因此复习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科学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训练学生能根据背景材料恰当地确定实验课题、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用具,在实验方案中自觉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性原则等,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期、分析和解释。这种能力的提升需要老师长期不懈的渗透、磨练,更需要二轮复习的归纳总结强化。
生物一轮复习的策略
每天30分钟读课本
由于高考综合试卷中生物题目数量少,知识覆盖面窄,考试内容少,所以很多学生不重视基础知识,只是做题。
其实提纲要求的知识点都是高考的范围,所有知识点都有可能出题,每道题无非是某一个知识点或几个知识点的再现。
因此,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要认真把基本概念法方法和技巧付诸实践,认真阅读课本,认真听老师讲解,做好课堂笔记,结合复习材料,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准确把握知识和外延,掌握要领,努力做到将基本概念法方法和技巧牢记于心。
学生应养成每天阅读生物教材(30分钟左右)的习惯,加强基础知识记忆,基本概念和理论复习在整个生物复习中起着基础支撑作用,如果不及格,综合复习会感到重重障碍。
从近年来的考试题目来看,基础题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如果你把基本的问题做得好,你就能得到基本的分数。如果你失去了基本的问题,你将失去一切。
抓住生物三大重点
在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这部分知识通常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容易出错。
分析近年来的高考生物试题,重点其实是可以互相分离的重要知识点。我们应该跳出越基础、越重要的知识越容易犯错误的怪圈。除了要高度重视思想,对作业考试中的错误也要及时反思和改正。
生物代谢、生命活动调节和遗传变异,这三部分知识是高中生物三本的灵魂,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复习这部分知识学生应特别注意,可结合复习资料,分析所涉及的题型,并参考自己经常出错的题型,进行总结。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考试能力是高考的基点,也是永恒的主题。学生在复习时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关注与生物科学相关的生产生活现实和生物技术发展热点。
生物学本身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生物实验一直是入学考试的必修课。近年来,综合考试中至少有一道生物实验设计题,占比较大的分数。
这部分考试是考生失分较多的部分。因此,在一轮复习中,学生还应根据测试方案掌握课本上的实验,从而培养自己的实验设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