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必考的知识点,必考公式归纳,摘要是对取得的成绩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教训进行评价和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所以我们应该做好复习,写好总结。
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
基因的本质
1.DNA的化学结构:
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 h o n p等。
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个部分组成:脱氧核糖、含氮碱基和磷酸。
DNA由四种类型的DNA组成。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得到四种不同的核苷酸,即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的四种脱氧核糖和磷酸是相同的,但四种氮基是不同的:ATGC。
dna是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酸链。
2.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主链(反向平行),构成DNA的基本骨架两条主链之间的横档是碱基对,排列在内侧相对应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结形成碱基对,DNA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
3.DNA的特性:
稳定性:脱氧核糖和磷酸沿DNA分子的两条长链交替排列,以及两条链之间互补碱基对稳定的方式,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
多样性:DNA中碱基对的顺序是碱基对的万花筒:4n(n是碱基对的数量)。
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本身的严格特异性。
4.碱基互补配对原理在碱基含量计算中的应用。
在双链DNA分子中,非互补的两个碱基的和相等,占整个分子中碱基总数的50%。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嘌呤的总和与一条链中嘧啶的总和之比与互补链中相应的比例成倒数。
③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的比值(A+T/G+C)与其在互补链中的比值和在整个分子中的比值都是一样的。
5.DNA的复制:
周期:第一次分裂间歇期和减数分裂间期。
部位:主要在细胞核内。
条件:模板:双亲DNA的两条亲本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均为;c能量:(ATP);d一系列酶,其中没有任何一种酶就不能进行DNA复制。
④过程:
One unwinding: The DNA molecule first uses the energy provided by the cell to untwist two twisted double strands with the action of helicase, a process called unwinding。
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随的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长,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互相盘绕成螺旋结构。
c、形成新的DNA分子;
特点:卷边副本,半保留副本。
结果是:一个DNA分子一次复制形成两个相同的DNA分子。
意义:将父母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女,使前几代人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准确复制的原因:DNA之所以能够自我复制,一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可以为复制提供模板;其次,由于其互补的碱基配对能力,可以精确复制。
6.DNA复制的计算规律:每次复制的子代DNA中各有一条链是其上一代DNA分子中的,即有一半被保留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形成2 n个DNA,但含有最初母链的DNA分子有2个,可形成2 2 n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最初脱氧核苷酸链的有2条子代DNA和亲代DNA相同,假设x为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母链的数量,形成新的DNA所需要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为子代DNA中所求脱氧核苷酸总数2 nx减去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最初母链的数量x。
7.确定核酸类型:首先,根据不含U的T的存在来判断该核酸是否为DNA,而由于双链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A=T,G=C,单链DNA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来判断是双链DNA还是单链DNA。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一、遗传的物质基础
(1)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
(2)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转化因子为DNA)。
(3)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32 p 35 s)分别标记噬菌体,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克里克还提出中心法则:dna转录rna翻译蛋白质)。
(5)富兰克林——DNA衍射图谱。
(6)查哥夫腺嘌呤(a)量=胸腺嘧啶(t)量,胞嘧啶(c)量=鸟嘌呤(g)量。
(7)英国遗传学家缪勒用x射线照射果蝇,发现突变率大大提升。
二、生命活动的调节
(1)贝尔纳 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2)坎农 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果(现代观点: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为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
(3)沃泰默——促胰液素分泌只受神经调节。
(4)斯他林和贝利斯 促胰液素可存在 化学调节 (并命名该调节为 激素 )。
(5)达尔文 植物向光性实验,验证金丝雀草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尖端可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 影响 造成单侧光下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6)鲍森·詹森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7)拜尔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8)温特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将该物质命名为 生长素 )。
三、生态系统
(1)高斯 证明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2)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 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压榨和萃取。
2、水蒸汽蒸馏是利用水蒸汽进行挥发性植物芳香油,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重新分离油层和水层,如玫瑰油和薄荷油等(也可以提取)。。
3、柑橘和柠檬芳香油通常是通过压制来制备的,因为在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燃烧和活性成分水解。
4、胡萝卜素的提取一般采用萃取法。萃取法是将碾碎干燥的植物原料浸泡在有机溶剂中,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再将有机溶剂蒸发得到纯植物芳香油。
5、石油醚沸点较高,能充分溶解胡萝卜素,且不与水混溶,适用于胡萝卜素的提取。
6、玫瑰精油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水蒸汽蒸馏法进行蒸馏法,故适用于精馏。
7、在玫瑰精油油水混合液中加入NaCL的目的是增加水层密度,使油水层逐层分离,加入无水Na2SO4除水,再过滤除Na2SO4。
8、橘皮压榨前用石灰水浸泡,目的是破坏果胶的细胞结构,防止压榨时橘皮打滑,提高出油率。
9、胡萝卜素呈橘色晶体,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故适宜提取。
10、萃取时采用水浴加热,防止有机溶剂燃烧爆炸。瓶口处设有回流冷凝装置,防止有机溶剂在加热过程中挥发。
高中生物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三)
1.概念和方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通过叶绿体储存能量并释放氧气的过程。总方程是CO2+H2O (CH2O)+O2。
写出方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光合作用中有水分分解。虽然方程的乘积一侧没有写水,但水实际上是生成的;(2)不能写成。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公式应从光合作用的部位、叶绿体条件、二氧化碳等光能原料和碳水化合物、氧气等水产物等方面掌握。
2.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 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
b 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暗反应阶段:CO2固定:CO2+C5 2C3。
b 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 (CH2O)+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