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语文复习策略,如何高效备考,语文科目的阶段性复习策略,可以采用加减乘除的方法,循序渐进,在好的情况下,在下一次复习时,掌握重点和难点,找到突破口,时刻注意保持优势,及时补短板。
语文复习策略
要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一般来说,语文总复习安排分为四个阶段,适宜于第一阶段按照教材单元的顺序安排复习(一般称为横向复习),一个单元一个检测这一阶段的复习,着重掌握教材知识,提高使教材知识系统化的能力。
第二阶段是按照考试指导书的三七项能力要求进行复习(一般称为纵向复习),一次复习,一次复习,一次实施,一次训练,最后穿一串,连成一条线,实现系统化。
第三阶段是综合训练阶段,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进行有限的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做好考前的训练。
第四阶段,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总结,自己查漏补缺,为高考积攒能量。
要有可控性和针对性
语文复习计划还表现在其可控性和针对性,制定计划有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既要有单元规划,又要有班级规划;既有专项培训计划,又有综合培训计划;有一个月的计划和一个星期的计划。
计划要易于操作,易于实施,防止实施失控。方案要有针对性,要进行调查研究,做好民意调查,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听取学生的要求,制定方案必须与学生见面,使学生了解,积极配合,从被动到主动。
这样总复习才能有条不紊,扎扎实实,有纲可循,有章可依。

高考语文复习策略
1、在安排语文复习内容时应侧重于以下方面:一是回顾整理,二是抓增长点。这一阶段,一些长期无法解决且对自己预期成绩影响不大的突出难点,可以适当放手,腾出精力回顾整理。“回顾整理”的主要作用是保温和巩固,同时让知识进一步形成语文知识体系,使自己对高考相关“知识点”把握更全面,站得更高,看得更清。
2、在语文实践中,充分熟悉题目类型,了解命题思路,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发现考试状态考生应注意检查疏漏和填空,在语文模拟考试和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能轻易放过,应适当重新翻阅课本或复习课堂笔记,夯实基础,寻找解决办法。
考生要注意补充生活水源,新课标高考特别注重学科能力,而语言能力主要是通过平时的实践和积累而习得的,因此,仅仅做试卷或习题是不够的,还需要经常阅读思考和写作,即使临近高考,也不能迷茫,但更不能放松。
每天坚持高质量的阅读,坚持精深广博的思考,坚持有规律的写作,哪怕是提纲或段落形式,都是培养、保持甚至提高你语文能力的最好方法。它是语文学习的源泉,轻松应对高考是自然的。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策略
收紧“一张网”
高中语文知识庞杂、考点零散,如不加以整理,应考时可能手忙脚乱。距离高考不足百日,各校都已经完成了第一轮复习,对高中语文知识板块和考点进行了拉网式的全面梳理。“聚焦语文学科素养,精准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趋势。通过试题呈现出来的不再是单个知识点、单个题目、单个类型,而是综合性考察。因此,考生要有系统性意识,将语文知识这张大网收紧,在全面梳理考点的基础上,搭建知识框架,构建知识体系,心中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图谱,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在第一轮复习和第二轮复习完成之后,考生至少应亲手绘制两次思维导图,将完善的知识体系图谱整理成册,以便随时查阅。
淘洗“一把米”
构建知识体系图谱,是为了让考生们对语文考点全面认识,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而复习进行到关键时刻,所余时间不多,在夯实基础之后,考生要想进一步提升自我,必须要转换思维,做好减法。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就是考生握在手中的米粮,考前冲刺阶段,考生需对自己手中的这把米进一步淘洗,暂放已经烂熟于心的知识点、能够驾轻就熟的题型,筛选出盲点、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
找到学科复习存在的薄弱点,譬如考生普遍难以得分的论述类“夺命九分”、古代诗歌鉴赏,做专门的强化训练,裨补阙漏;找到老师反复强调的关键点,譬如试卷分数比较重的阅读板块、作文板块,只要花零散时间记忆即可增分的名句名篇默写等;找到短期迅速增分的爆破点,譬如书写训练,文言文翻译训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议论文结构训练。越是考试临近,越要清醒笃定,“淘洗”的过程必不可少。
瞄准“一个靶”
建立瞄准意识,实现准确发力,是冲刺阶段备考考生不能闭门造车的关键,走出窠臼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一定要瞄准方向,看准形势。
首先要把握好具体的时间节点,比如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其次,要把握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等特殊的重大社会事件,有计划地备考,积累丰富的思想资源和论证材料。
其次还应明确考生作为时代有志青年的身份,无论试卷题目如何呈现,都需本着时代青年的身份意识去思考。认识时代特征、明确青年责任,把握作为有家国情怀的时代先锋应关注的民族梦想、文化自信等时代主题和德育引领、劳动精神、奋斗精神等成长话题。
近年来高考命题创设情境的特点,突出应用性、情境性智能应用性、批判性思维强、思维深度强不容忽视,有针对性、身份明确、应对考试情境准备充分。
摆正“一颗心”
在冲刺阶段,关键是要端正心态,调整状态,给自己心理赋能。
语言之于文化人,高考之于国家选拔人才,高考语言不仅是一场知识储备和答题技巧的较量,更是一场心理的较量,尤其在当前复习流行阶段,心理战更是厚记字句公式,稳坐复习表,稳上高考,稳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