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9年高考地理第一轮专题复习,高考地理冲刺复习安排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精选整理的2009年高考地理第一轮专题复习,高考地理冲刺复习安排相关内容,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2009年高考地理第一轮专题复习
天气和气候
一、考纲展现
天气、气候与人类的关系
1.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锋面:冷暖气团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大团空气的交界面。按照锋面移动方向不同,锋面分为冷锋冷气团势力强、暖锋暖气团势力强、准静止锋。无论是何种锋,其降水云系总是处于锋线的冷空气一侧。
锋面过境天气变化是考查的重点:
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湿度较大,天气晴朗;过境时,多阴雨大风天气,降水速度快,降水范围小;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湿度减小,天气转晴。我国冬春季节的寒潮和夏秋季节的暴雨多是由冷锋造成的
暖锋:过境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湿度较小,天气晴朗;过境时,多阴雨连绵的天气,降水时间较长,降水范围较广。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湿度减小,天气转晴。
准静止锋:由于锋面处于基本静止状态,在锋面控制区,会出现较长时间的连续性降水,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如:江淮准静止锋形成的梅雨天气,容易引发长江流域的涝灾
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地理复习策略全
复习方法
1、一本充实的笔记有时甚至可以胜过十本习题。我的建议时,在第一轮复习时,准备一本笔记本,在老师上前一个晚上将知识网络构建抄到笔记本上,边抄边记忆。结合课本,在自己认为是重难点的地方画记,在课堂上,进行重点听记,同时将老师所补充的内容补充到笔记本上。
2、高三地理课后,可以将你认为有用的图表剪贴到你的笔记本上。当然,在你遇到你不清楚的概念时,你也要进行补充和解释(比如,对于大陆气团这一概念你不清楚,你就可以在旁边用其它颜色的色笔写下他的特点:水汽含量少,较干燥。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对大陆性气候的成因更为了解)。
高考地理重点复习方法
一、注重地理主干知识的复习
二、重视区域地理知识复习,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
区域地理具有基础性、常识性和综合性,所以区域地理也往往成为综合能力测试中地理试题命题的切入点,区域地理一直是高考文综试题命题的重要内容。当前由于地理课程与高中地理课程安排不连续,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未得到应有重视,为复习迎考带来一定困难。近年从高考地理阅卷得分统计来看,考生区域地理试题方面失分现象严重,有的甚至因为某一区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导致“全题覆没”。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应怎样进行区域地理知识的复习呢?
1.区域定位的.训练。
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步,也是解开区域地理试题的钥匙。区域定位就是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它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即分析一个区域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关位置。相关位置是指某项地理事物与海陆轮廓、地形区、河流、湖泊、交通线、国界线等相对位置而言。
怎样强化区域定位训练?(1)选用高考试题训练区域定位。(2)通过经纬线训练区域定位。
2.区域地图的训练。
相关推荐:
高考地理怎样复习有效
1、理解地理概念的含义,形成准确的地理概念。例如,“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各有什么特征?”一题中包含了三个概念,第一个是自然带的概念,第二个是气候的概念,第三个是植被的概念。学生要搞清不同的内涵,根据每个概念的含义准确地答出其特征。
3、弄清概念的层次或关系,把概念串联起来记忆。例如,地质构造分为皱褶和断层,皱褶分为背斜和向斜,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
4、注意把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进行比较,抓住各自的本质特征加以区别,增强记忆。例如,“地壳与岩石圈”,前者是莫霍面以上,后者是软流层以上;“时区与区时”,前者是空间概念,后者是时间概念。
高考地理复习冲刺必须理清的十大概念
4、径流、径流量和流量:径流指大气降水除去损耗后沿地面或地下运动的水流,按径流途径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按形成的水源条件可分为降雨径流和融雪径流;径流量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某一河流断面的水量,有年径流量、月径流量、日径流量等;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水流体积,单位为每秒立方米,是反映径流资源和****水库水量变化的基本指标。
5、降水、降雨和降水量: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主要有雨、雪、冰雹等,其中的雨水部分叫降雨;降水量指一定时段内,降入到平地上未经渗漏、蒸发、流失的降水所积成的水层深度(固态降水折合成液态水计算)单位为毫米。
6、阵风、盛行风和焚风:阵风指短时间内风向变动不定,风速强弱变化剧烈的风;盛行风即某一时期广泛流行某一种风向的风如季风,也叫主导风;焚风指沿山坡向下吹的热而干的风,空气比较干燥,受其影响易发生森林火灾。
万能高考地理复习策略
描述类:多为看图归纳
某地理事物的走向(如山脉、河流、等值线等等)
自然特征的描述(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地质状况)
人文特征的描述(如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旅游、环境状况)
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气候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人口分布、植被分布等)
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描述(如盐碱化过程、天气变化、风向变化等)
高考地理冲刺复习安排
张习志:应该说高考是一个基础、思维还有心态三合一的考察,所以它不像同学想象中那么可怕,但是它也不容易突破,所以我们要想成功的突破这一次,我觉得就是这三方面,基础、思维、心态,我也想从这三方面跟大家谈谈。
关于基础可能大多数同学在文综这块有这个感觉,一说地理就难。为什么地理难?我看了同学们,觉得地理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地理的综合性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有的可能自然地理学得好,觉得地理挺简单的,等到人文的时候就傻了,有这种感觉,其实老师也会有这种感觉。有的东西同学答题的时候就觉得这是政治题还是地理题就有这种疑问,有的同学是人文学得挺好,老百姓说了“白话”白话多了就能得分,但是像文科好的同学在学人文地理的时候就觉得比较难,所以我想觉得地理难的同学就在于这块,但是话说回来不是我教地理我觉得地理难,因为咱们要看一下文综学得好的同学,其实地理学好了是拉分的科,你就觉得一通百通,不是像同学想象的一样,文科必须要记忆力好,其实在地理这科这个问题不是很明显。
包括我自己教地理,很多东西我都没有背,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没那么好了,真正背的话肯定背不下来,就是怎么去学,所以各有各的方法,这也就是基础和思维这块。
因为自然地理偏于理科,那么做自然地理应该怎么做,我要把这个东西记下来,就像记公式,那你做自然地理也肯定要把这个做下来,不是说把它背下来,我觉得记和背不是一个概念。我经常跟学生说的就是,你做自然地理这块题目,你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你要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你看到这个东西,你就想到我要用什么方法去解决。他要达到这样的程度,比如说像地球运动这块,地球运动块很多同学都觉得是个难点,地球想象不出立体的,我觉得地球就是个平面了,他忘记了地球是个立体,像这块的题怎么做,可能很多同学都非常憷头,其实说白了很简单,涉及地球这块,归根到底就是日照图,他可能把日照图给你变化了,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你要从晨昏线上找东西,通过晨昏线你能判断出日期、能够确定时间,其实地球运动这块考的东西无外乎就是这几方面。当然到具体的题目再看,比如问你太阳高度,你要想纬度距离,要问你昼夜你要看怎么划分,这些都有相关的规律。
最多的像昼夜我跟同学总结了6条,有的不是很多,这个记忆量是非常非常少的,就这么几条规律你记住了这部分的题目都能拿下,我觉得大家掌握了也是一样。
这是自然地理,你要跟这个题目形成一个条件反射,看到题目想到规律,你要知道用什么药治这个病。
但是到了人文地理就变了,我们现在总强调可持续发展,你脑袋里就有人际关系,好的人际关系是什么应该是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单追求哪一个都是偏颇,都不行。
另外一个就是思维,你想要你的人际关系和谐关系,那么你就要考虑趣味选择,只有你的趣味选择选择对了,才能达到协调,才能是良性的发展。所以不管生产活动、交通活动也好,实际上你只要达到这两个原则,在论述的时候思路对了、方向对了,这一部分就不是难点,真正记的东西也不是很多。
像区委,同学们觉得太难了,一涉及多区委选择就要提到区委因素,其实你把这些知道之后,比如给你一个地区这个地方发展什么什么农业,它的有利条件是什么,这个时候我回问学生你告诉我这个题它要考的是什么知识结构,考的就是农业的区委因素。
有的同学认为我也能达全,但是为了拿不到分,有的同学就写了几句话就能拿到分。
主持人:都答到点上了。
张习志:对,点就在知识结构上,区委就在区委结构上,人际关系就在人际关系的理论上,也就是那么几句话,所以你要把人际关系和区委抓住,人文地理就拿分了。
到区域地理可能很多同学觉得区域地理更要背了,全国那么多区域、世界那么多区域,每个区域的地势是什么样,要背的东西太多了,我说没有必要。因为心里高考不考你记忆的东西,不是说考谁的记忆力好,它是考谁的思维好,也就是说咱们区委这块不是考你记住了这个地方有哪些矿产或者有什么地形,不是这些。是要让你对这个区域进行思维上的分析,这个思维上的分析有规律吗?有!很简单就一个―定位。
我有时候跟学生讲如果你做这件事的话你怎么去做,不要把它想成很上纲上线那种感觉,我说没有必要。你就很朴实的去想,生活中是什么样子,事实上就是什么样子,所以自然而然你就知道怎么去做,这是学地理的方法,当然前提你要能够定位,定位需要你熟悉全球经纬线的分布,这个是基本功,这个没有诀窍,所有的老师都要记这些东西,等于把地球放到脑子里面了,可能给你一个地方你不知道这个地方是哪,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为什么知道这个地方,你要通过这个小地方经纬线判断出它的大背景,是在东亚还是南亚,所以它给的出发点是一个小的,最后真正考察你的是区域的环境,如果这样的话大家就觉得地理确实没那么难,这是我想说的关于高考一定要注意基础、思维,基础知识从哪去落实,到现在就剩下30天的时间,基础主要是以考试说明为纲,这个我就不多说了。
另外我想说的就是心态,我看我们班的学生就出现两种学生,一种情况是已经到头了,我再也提高不了了;一种是觉得有一种恐慌,前者是懈怠后者是恐慌,这两种心态都要不的,越到最后时刻心要越稳,老是想近来考不上大学怎么怎么样,没有用,与其空想倒不如看点东西,我捞的东西越多,进入考场的时候越胸有成竹,也只有你这样做了,有的实力了,真正应考的时候,你才不至于出现意外,只能是超水平发挥,这和心态很重要,所以到最后这个阶段,我觉得如果同学能够把心态静下来,脚踏实地的看看这个月,提分应该是非常有希望的,而且这个提分的幅度不是小分,完全可以达到100多分,但是能不能做到就得看大家自己了。
【高考攻略】高考复习地理
1、注重地理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以专题为抓手,系统整合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必备知识)和地理思维能力(关键能力)。自然地理专题主要有:地球与地图、大气、水、地貌、土壤与植被、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人文地理专题有: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等。它是我们从地理视角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是地理学科素养的基础支撑。
2、注重各类图表判读,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地理试题无图不成题,这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
高考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地理信息的载体主要是各类图表,有统计图、景观图、示意图、等值线图等等。统计图中又有曲线图、折线图、饼状图、金字塔、三角坐标系图等等。
图类判读时,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读图名;第二,读图例;第三读出各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或要素;第四,解读出上下差异,左右差异的内涵与实质;第五,结合每小题题干与选项再度解析。
表格判读时注意:一,首行地理事象;二,首列地理事象征性;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分别反映的是时间变化还是空间变化;第四,注意变幅的大小。
学习中同学们注意总结与归纳,不同类型的图标的判读方法,日积月累,读书分析能力定分提高。
3、加强文字阅读训练,提高语言信息能力
高考选择题的文字有1000字左右,一般不低于800字,综合题文字约600字左右,大段大段的文字材料,让许多学生痛苦,读不懂,读不快,读不透,无法获取有效的信息。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一是语文的语法基础差,抓不住主谓宾,找不到侧重点,二是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缺失,分不清时、空、物。审不清“题眼”,致使答题偏离方向与角度,不能踩到有效的得分点上,分数一直低迷,心中悉肠自结。基于这一点,我建议,多读细读反复读,平时训练时不能逃避,克服心理障碍,不要依赖老师讲,自己一定要用心读,深入材料中才可提高。文字信息能力,最后一月,不轻言放弃,相信自己。
5、区域认知,不可或缺
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
高考绝大部分试题都是以某个区域为切入点考查某个主题,因此,同学们不能忽视区域地理的复习,世界的十三个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与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中国四个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掌握每个区域的基本特征、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带来的影响及其解决措施,即最终是研究如何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6、养成良好习惯,决胜六月高考
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可将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最大化地体现出来。
选择题,需细读题干,阅读完所有选项,再选出最佳答案,千万不要看到A正确,就不看BCD选项,这是做选择的大忌,也许看完,BC也正确,自己粗心没有看到是选不正确的选项,若觉得有两项都正确,就需再读信息来确定。
综合题做题时:第一,把重要的信息勾划、圈点、标注出来,注意是哪个区域、何时、何事、什么区位条件;第二,把一个较大、较长的问题细化,分成几个小问题,综合题中信息及所学过知识再来一一解析;第三,根据每一问的分数来定得分点,主次分明,主要的、肯定的得分点往前放,次要的放后面,可答可不答的不能确定的,写在最后;第四,表达要清晰,注意其逻辑关系,前因后果、层层递进来答题;第五,注意地理术语的运用,语言要科学、全面、准确,必要时背一些常用的地理术语;第六,字迹工整,笔画清楚,不写连笔。
相关推荐:
以上就是关于2009年高考地理第一轮专题复习,高考地理冲刺复习安排的相关介绍,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大家有问题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