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会考知识总结,考点总结,以下是高中生物必须记住的重要知识点的总结。我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同学们学好生物,更好地记住生物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必背)
1、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和基因工程过程中,(三倍体、病毒、细菌等不能进行基因重组)。
2、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NA有RNA,五个碱基,八个核苷酸。
3、利尿剂不能测量蛋白酶活性,因为蛋白酶本身就是蛋白质。
4、高血糖,不是糖尿病。高血糖症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只能用血液检测,不能用本尼迪克特试剂,因为血液是红色的。
5、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必须不断分裂细胞才能有细胞周期。
6、细胞克隆,细胞培养,利用细胞增殖的原理。
7、细胞板不等于赤道板。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后期由高尔基体形成的,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
8、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部分,CO2刺激呼吸中枢加速呼吸属于体液调节。
9、注射血清治疗患者不是二次免疫(抗原加记忆细胞是)。血清中的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10、刺激肌会收缩,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这一点昨天检查过),判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突触或神经节。
生物学与细胞密切相关。如果你想学好生物学,你必须掌握细胞理论。高中生物必须记住的知识点太多了。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总结
1、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除了病毒,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此,生物分为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
2、该膜通过双层磷脂分子镶嵌蛋白质。蛋白质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结合。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3、细胞膜的结构以流动性为特征。功能特征具有选择性渗透性,如:变形虫可以从身体的任何部位延伸伪足,一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细菌,这些生理上的完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4、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a、自由扩散: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b、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离子(如K+)。c、协助扩散:有载体的协助,能够从高浓度的一边运输到低浓度的一边,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叫做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5、线粒体:它们呈颗粒状和棒状,通常存在于动物和植物细胞中。内膜中有少量DNA和RNA伸出形成嵴,内膜基质和颗粒中有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中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约95%来自线粒体。
6、叶绿体: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存在于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是植物的光合细胞器。它们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以及少量的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颗粒层状膜和叶绿的层状膜和底物中,其中含有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7、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的网络。作用:细胞的膜面积增大,使膜上的各种酶正常发育,为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反应,创造了有利条件。
8、核糖体:椭球状颗粒体,有的附着于内质网,有的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蛋白质氨基酸合成的场所。
9、高尔基体:由扁平小泡和大泡组成,单层膜结构,一般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形成有关,具有转运功能。
10、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包含两个中心粒,垂直排列,包含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它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11、液泡:是细胞质中的一种泡状结构,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内的细胞液体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具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营养物质和调节细胞渗透和吸水的功能。
12、与胰岛素合成、运输和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在胰岛素合成过程中,合成的地方是核糖体,胰岛素的运输需要通过内质网进行,胰岛素需要高尔基体处理后才能分泌,线粒体在合成和分泌过程中提供能量。
13、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双分子层膜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空泡;Unmembranous &。
14、细胞核:(1)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原核细胞中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一些真核细胞,如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也没有细胞核。
(2)细胞核结构:核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说明:核膜是和内质网膜相连的,便于物质的运输;在核膜上有许多酶的存在,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b核孔:在核膜上的不连贯部分;作用: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核仁: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消失(分裂前期)和出现(分裂末期),经常作为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的典型标志d染色质: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提出者:德国生物学家瓦尔德尔提出来的组成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3)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中心活动的控制中心。
1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也可以说是有无核膜,因为有核膜就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就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里有几个问题应引起注意:(1)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是真核生物。(3)不是所有的菌类都是原核生物,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等)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等)是真核生物。
16、在线粒体中,氧气是在有氧呼吸的第三和第二阶段产生的氢的结合,形成水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光反应产生的氢参与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还原生成水和葡萄糖。蛋白质是由核糖体上的氨基酸通过脱水冷凝而形成的,并形成水。
地理会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北方为北半球,南方为南半球。
2、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北纬23度、26度和66度。
3、本初子午线0经度,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
4、南北方向是有限的,北极是最北,南极是最南。
5、东西方向判定为无穷大,东沿旋转方向,西逆旋转方向。
6、东西向经度沿旋转方向增大为东经,减小为西经。
7、南北纬度判断度向北纬增加,南纬向南纬增加。
8、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方看,逆时针旋转。
9、地球自转恒星日的周期,23小时56分4秒(真周期);太阳日,24小时。
1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个),线速度(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减小)。
11、地球轨道椭圆轨道1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
12、从地球北极上方从西向东看,地球公转的方向是逆时针旋转的。
13、恒星年(365天6分9分10秒)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
14、地球在近日点旋转得快,在远日点旋转得慢。
15、黄道面和赤道面之间的夹角,现在是23,26。
16、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在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
17、判断黄昏线沿旋转方向,夜向昼过渡为晨线,日向夜过渡为黄昏线。
18、每向东偏移1,计算本地时间增加4分钟。
19、我知道经度,我想算出时区的数量我想用经度除以15,然后四舍五入。
20、每往东一个时区,时间就增加一小时。
21、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22、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间。
23、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度(理论),不经陆地(实际)。
2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水平运动物体(右北,左南)随着昼夜交替在不同地方的偏移。。
25、判断阳光直射点垂直于该点的切线方向,当地时间为12时。
26、春分(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暮光线与经线重合。
27、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暮光线与经线的交角最大。
28、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暮光线与经线重合。
29、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暮光线与经线的交角最大。
30、夏半年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1宗法制和分封制 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
2郡县制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①皇帝制度的创立:秦王嬴政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首创了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
②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建立郡县制: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3君主专制
隋唐三省六司制:中书省和掌莫决策,负责起草和发布诏书;门峡省分管审议工作,负责审查政府命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官府命令,并对官府下的敬礼兵刑讯工作六人。
明代内阁:废除宰相制,设立内阁,使君主专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清朝的军机处: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鸦片战争(1840~1842):1842年8月,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
工厂的影响:中国变得更加半殖民地化。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1900年6月,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内容:①赔款白银4.5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④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1937年卢沟桥事变。
侵华日军罪行: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日军在中国成立“七三一部队”。
全民族团结抗战(抗日战争):面对日军侵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奋起抗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的企图。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取得了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的胜利。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提高。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太平天国运动
主要史实:
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宣布起义,建号 太平天国。
1851年9月,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国都。
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 天朝田亩制度 作为建国纲领 进步性: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局限性:体现了平均主义思想,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1859年冬,洪仁玕提出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治国方案 资政新篇 ,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但迫于形势未能实行。
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2辛亥革命
主要史实: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首役成功。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制度,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
3五四运动
主要史实: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运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地点北京,运动主力为学生;从6月5日起转入第二阶段,地点上海,主力转为工人。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2年7月,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
1926年7月,开始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是北洋军阀孙传芳 吴佩孚和张作霖。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5新民主主义革命。
主要史实: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年中共中央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近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式的宪法。
1949
1949年的 共同纲领 明确规定,在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1954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民主法制建设
1982年,全国人大修订宪法,这部宪法对建国以来三十多年历史。
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
1999年,九届人大把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写进宪法。
3祖国统一大业
1979年,全国人大会发表 告台湾同胞书 ,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
1992年,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
1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日内瓦会议:1954年4各代表团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万隆会议:1955年4月,亚非29国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国际会议。这是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与的情况下,亚非国家与亚非国家的第一次国际接触。会议结束后,中国与更多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打开外交新局面:
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在上海签订了 中美联合公报 1978年底,中美两国发表 中美建交公报。
1972年秋,田中角荣首相访华。
3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1985论断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
上海合作组织于2001年在中国领导下成立,并在上海正式成立,为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古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
1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
主要史实: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
主要内容:在城邦雅典,公民大会的最高权力;最高法院和最高审判、监察机关;酋长掌握着军事和政治权力。
2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主要史实:
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前,罗马法仅限于罗马公民的法律,民法的一切事物。
公元前5世纪中叶,《十二铜表》出版,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是一种影响深远的古代法律制度,它的许多原则和规则。
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
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
立。
在18世纪初开始形成的责任内阁制下,英国首相身兼政府首脑、议会党团领袖和多数党领袖三职,实际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美国总统共和制:
1787年美国宪法:根据美国宪法,联邦政府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行政部门、立法部门和司法部门。行政权被授予总统;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它有权解释所有法律和条约。
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3法国的总统共和制:
根据第三共和国宪法,行政权属于总统,立法权属于议会两院,即参议院和众议院。
4德意志联邦制的君主国家:
德意志帝国的宪法规定,宪法赋予皇帝极大的权力;帝国宰相。
政府是由皇帝任命的,只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但任何立法都必须得到皇帝的批准。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不完整的、不完善的代议制。
从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共产党宣言
1848年,《共产党宣言》 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巴黎公社
1871年3月28
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主要史实:
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列宁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8日凌晨。
革命工人和士兵完全占领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起义取得胜利。 它成功的将社会主义理论变成实践;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
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提供了法律保证。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革,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宣告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1两极世界的形成:
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是冷战在政治领域的表现。
马歇尔计划:经济领域的冷战。
北约和华约: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形成。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在国际舞台发挥巨大作用,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当今世界由一个超级大国和多个大国主导,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