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性竞赛高考加分吗,具体是怎么回事,今天,教育部公布了2023-2023学年全国中小学生竞赛活动名单,名单显示,教育部拟确定2023-2023学年机器人竞赛等35项竞赛项目开展全国中小学生竞赛活动,原则上在2023年8月前举行。
全国性竞赛高考加分吗
全国性的比赛不一定能得分。
根据规定,这些比赛必须免费的费用,没有学生参与的压力感应,没有销售或变相销售,竞争的结果不能作为中小学入学的基础(注意:并没有说它不能被用作大学招聘的基础)根据教育部的规定,这些活动原则上有效期为一年,动态调整,每年一次的列表。
家长们请注意,这只代表了未来几年的比赛;这并不意味着只有这些竞争才能被承认。大学是否承认他们是一个政策问题。更重要的是,高校为什么要在第一次考试中承认含金量高的竞赛奖呢。

全国性竞赛高考不一定能加分
根据规定,这些比赛必须免费的费用,没有学生参与的压力感应,没有销售或变相销售,竞争的结果不能作为中小学入学的基础(注意:并没有说它不能被用作大学招聘的基础)根据教育部的规定,这些活动原则上有效期为一年,动态调整,每年一次的列表。
家长请注意,这只代表未来六个月将举行的比赛;这并不意味着只有这些竞争才能被承认。大学是否承认他们是一个政策问题。更重要的是,高校为什么要在第一次考试中承认含金量高的竞赛奖呢。
全面取消体育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积极稳妥推进高考招生改革。
上海市、浙江省要深入总结完善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不断研究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海南省要积极借鉴试点经验,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精心组织、平稳实施好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专项改革,为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打下扎实基础。加强政策宣传解读,覆盖所有在本地招生高校、各级教育部门、中学校长和高中年级教师。有关高校要按照有关要求,积极配合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认真研究提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促进招生和人才培养更加贯通衔接。强化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的使用,在保送生、自主招生、综合评价试点、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艺术体育类专业、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高职分类招考等类型(以下简称特殊类型)招生中,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进一步推进减少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革,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及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要合理划定特殊类型招生最低录取文化课分数线,不得低于合并批次前的相应要求。各地要进一步推进高职分类招考,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形成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评价选拔模式。严格规范中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贯通招生,严格控制招生学校、专业和规模,以少数省属应用型本科高校技术技能含量高、培养周期长的专业为主。
进一步严格招生管理。
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招生政策规定,严格遵守“30个不得”招生工作禁令,维护高校招生公平公正。严格执行国家、省级、高校、中学四级信息公开制度,认真落实招生信息十公开要求,及时公开有关信息,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
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监管责任,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报名、审核、公示各个环节事前事中事后监管,配合高校及时对特殊类型招生中违规违纪的考生、中学和责任人进行调查处理。要按照“谁主管、谁审核、谁负责”原则,加强报名资格、加分资格、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报考资格等审核。
高校要认真执行有关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要求,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严格报名条件、材料审查、学校考核、监督制约和造假惩处,严厉打击证书、发明、专利、论文买卖和造假行为。不得将社会机构和公司提供的测评结果与招生工作挂钩,不得以“生源基地”等形式圈定中学范围,确保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各地各校要加大招生违规处理力度。对报名、考试、录取等招生各环节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确定的程序和规定严肃处理,依法依规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对在特殊类型招生中违规的考生、高校、中学及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从严查处。
其中,凡提供虚假个人信息或申请材料的,均应当认定为在国家教育考试中,取消其相关类型招生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同时通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3年内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
对公职人员违规违纪的,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对因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高校疏于管理,造成考场秩序混乱、情况严重、招生违规严重的党员,依照《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对直接责任人和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依纪依规进行严肃追责问责;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进一步加强高校考试和招生信息安全。
各地各校要切实增强高校考试招生信息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定,严格落实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定级备案要求,健全人防、物防、技防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重要设备、信息系统和考生信息安全。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压实信息安全责任,将信息安全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岗到人。
加大信息安全投入,切实提高防篡改、防窃取、防瘫痪、防病毒、防攻击能力。加强信息安全检查,聘请专业机构定期进行安全检测评估,及时堵塞管理和技术安全漏洞,消除安全隐患。在高考报名、评卷、志愿填报和录取工作期间,积极协调或联合当地网信、公安、工信或有关专业机构,对网络和信息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研判,快速处置。完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加强系统和数据备份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严格考生信息管理,通过严格工作权限、定期校验等措施,严防信息泄露和篡改。除按规定应向社会公开公示的考生信息外,各地只能将考生的报名信息、高考成绩、名次以及录取信息提供给考生本人及有关投档高校,不得向考生所在中学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各级各类学校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提供考生成绩、排名等信息,加强对考生自愿填报账户发放和确认的管理,引导考生妥善保存个人信息,防止他人滥用或非法操纵高中教育。学校和教师不得代替或干预考生填报高考。
教育部已取消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是什么情况
2023年 2023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 促进公平 规范管理 科学精准 的原则,先后开展了两轮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明确取消体育特长生 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 科技类竞赛 省级优秀学生 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等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指导各地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进一步降低加分分值。
目前,取消了5种全国高考加分,逐步取消95种地方高考加分。他们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少数民族加分更加精准。通过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他们达到了大大减少严格控制的目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全面从严治考,全面从严治招。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出台《高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提出并实施“30个不得”“八项基本要求”等一系列招生禁令。
持续强化信息公开,严格落实招生信息“十公开”,建立部、省、高校和中学四级信息公开制度。配合公安部等部门严厉打击涉考违法犯罪活动。积极推进高校艺术类专业和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改革,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提高人才选拔质量。
全国共有29个省份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
统一的省份已经达到27个。
截至目前,教育部已陆续出台了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加强和改进综合素质评价、规范高考加分、实施强基计划、推进高职分类考试、改革艺术体育考试招生等一系列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配套政策,分五批指导29个省(区、市)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
前三批14个省份(第一批为上海、浙江;第二批为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第三批为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的新高考已平稳落地。第四批7省区(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甘肃)的新高考将于2024年落地,第五批8省区(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的新高考将于2025年落地。
各地结合实际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并有序组织实施,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重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完善促进人才选拔公平、科学、有效监督的体制机制,完善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与此同时,通过深化考试内容改革,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不断强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起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进一步强化了高考的育人功能与积极导向作用。加强教考衔接,提高命题质量,注重夯实基础,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目前已达到27个。
教育部已取消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怎么回事
今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成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在介绍中表示,2023年、2023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促进公平、规范管理、科学精准”的原则,先后开展了两轮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明确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等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指导各地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进一步降低加分分值。目前,已取消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逐步取消95类地方性加分项目。
教育部:使用全国统一试卷的省份已达27个。
高考命题的教育功能不断加强。加强教学与考试的衔接,提高命题质量,注重夯实基础,注重检验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已增加到27个。
教育部:29个省份全面启动高考改革。
十年来,高考综合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全国29个省份已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其中,前三批14个省份(第一批为上海、浙江;第二批为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第三批为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的新高考已平稳落地。
2024年将在7个省区(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广西、贵州和甘肃)推出第四批新高考,2025年在8个省区(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和宁夏)推出第五批新高考。
各方面普遍对新高考改革措施给予积极评价,特别是学生对自主选课选考等改革举措认同度较高。中学和高校普遍认为这一轮改革在促进学生知识结构文理交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因材施教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教育部:分类考试已成为学生升入高职院校的主渠道
在高职分类招考方面,已形成了适合技术技能型人才选拔的考试评价模式。推动高职院校的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本科相对分开,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评价方式。各地一般在每年春季安排举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在各地的大力推进下,分类考试已成为学生升入高职院校的主渠道。全国每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考生已超过300万,占高职招生总量的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