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7高考网!

复读学校全国城市

咨询热线 18328147259

位置: 首页 > 地理辅导 > 高一地理

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必考知识点合集

时间:2024-05-14 18:28:00来源:97高考网

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必考知识点合集,高考中的历史题大多是按意义、功能和原因来提问的,所以考生可以提前记住一些答案模板。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古诗的欣赏与默写(12-13分)。

内容:形象语言技能内容情感。

1、形象

回答技巧:(省略与诗歌分析相结合)。

①通过对……内容的描写,②描绘了一幅……的景象(图景)/营造了……的意境/表现一个……形象。

2、语言

3、表达技巧P

(1)修辞手法(常见9种手法及其效果)P

具象拟人借用了双重夸张。

问题被重复了一遍。

(2)表现手法(相反记忆)

(涵括描写手法)

运动与活动,虚与实,近与远,高与低正面形象。

联想想象工笔对比衬托(渲染)。

使用符号来渲染小,以看到大。

(3)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诗: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带有主观感情的词语)。

②间接抒情

回答提示:这首诗运用了手法,写出了诗的具体意思+这样写(效果情绪)。

4、内容情感(体裁分类)。

5、解决问题的建议:(正确回答多少)。

(1)题目(大小标题)

(2)作者

(3)序注

(4)意象

(5)关键词(带有主观情感字词)

(6)题干(问题问什么答什么)

建议:

定点定位,多重佐证,不断章取义。

6、名句名篇默写

(1)理解分类记忆;

(2)高中部分的诗词文务必过关;

(3)重点记忆不熟练的篇目;

(4)对错字、生字、难字别放过,多写几遍。

高考语文必修知识点总结。

现代作文必填题(以作文为主)。

1、考点内容:

(1)重要概念的含义(指代、比喻)

(2)重要句子的理解和作用(看位置)

(3)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繁长

(4)分析行文结构思路变

(5)归纳各段要点概括中心简短

(6)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2、考查形式:

选择+主观表达题

3、错误的选择题设置方法(设置错误的陷阱)。

(1)由“或然” “必然”

(可能必然)

(2)由“未然” “已然”

(将已经)

(3)无中生有

(4)故意曲解

(5)以偏概全(部分全部)

(6)恰好说反(是不是)

(7)夸大其词(难以不可能)

(8)条件互混(条件与结果互混)

(9)乱设因果、假设、条件关系

4、建议:

(1)可先看主观题题目再看文章;

(2)阅读时应带笔画出关键的词语和

句子,阐明文章的结构和思想。

(3)出现具体句子时回到原句作对比 根据前后文理解作答。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1.电荷守恒定律一次电荷:(e=60 10-19C);带电体的电荷是主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

R: The distance (m) between two points of charge, the direction on their line, the action and the reaction, like charges repel each other, dissimilar charges attract each other。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的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从A到B时电场力做的功(J),q:带电量(C)。

University of Alabama: Pot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two points B in an electric field (V)(work done by electric field force is independent of path),E: uniform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d: distance between two points along the direction of field intensity (m)。

9.势能:EA= q 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势能(J),q:电量(C),φA: A点的势能(V)。

10.势能变化Δ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移动到B位置时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势能变化ΔEAB=-WAB=-qUAB(势能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高中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推导出Δs=aT2 {Δs为连续等时间内的位移差(T)。。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曲线运动

1)平抛运动

1.水平速度:Vx=Vo 2。垂直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加速度:ax=0;垂直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其中频率与转速含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本文来自互联网(www.gaosan.com。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 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 动能变大 速度变大 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力学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 μ 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系数,FN:正压(N)。

4.静摩擦力0 f静态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相反方向,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 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的力合成方向相同:F=F1+F2,方向相反:F=F1-F2 (F1>F2)。

2.角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力大小范围:| F1和F2 | | F + F1 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 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振动和波

1.简谐振动F=-kx {F:恢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始终与x相反。

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强迫振动的频率特性:f=f驱动力。

4.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体,A=max。关于共振的预防和应用,请参阅第一卷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继续绕着障碍物或孔洞传播)的条件:障碍物或孔洞的大小小于波长,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波频率相同(差值不变,振幅相似,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之间的相互运动,波源的发射频率和接收频率不同{彼此接近,接收频率增加;否则,接收频率降低。见第二本书第21页。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 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173〕。

文章标签: 知识点   必考   合集   

免责申明:本文由97高考网代为发布,不代表97高考网立场,资讯内容观点均来源于互联网,只作为初中、高中、高三、高考复读学校、艺考等知识科普,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97gaokao.com/dili/gaoyidili/172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