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7高考网!

复读学校全国城市

咨询热线 400-155-6338

位置: 首页 > 高考备考 > 高中历史

高中文科历史必修一目录,高中历史必修书目录整理

时间:2023-12-05 22:53:04来源:97高考网

高中文科历史必修一目录,高中历史必修书目录整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有古代的政治制度、古代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现代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等。

高中文科历史必修一目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课 商课 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Unit 2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探索活动的黑暗西欧中世纪史料阅读和讨论。

Unit 3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课 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2课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十四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五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十八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十九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六单元近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国家统一的伟大事业。

第7单元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开创外交新局面。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6课多极世界的出现。

第二十七课世纪之交的世界。

附录一中外历史事件年表。

附录二汉英重要词汇对照表。

附录三历史学习推荐网站。

高中文科历史必修三目录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儒家学说的废黜。

第3课 宋明理学

明清时期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第7课 启蒙运动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文学与艺术。

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

第九课光荣的文学。

第十课迷人的绘画、书法和戏曲艺术。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的发展。

物理学的巨大进步。

第12课揭开生命起源之谜。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第5单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趋势。

第14课从技能发展到改革。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十六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七单元中国现代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果。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与艺术。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附录一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附录二汉英重要词汇对照表。

以上高中文科历史书籍有几本由互联网小编整理出版的高中历史必修书籍目录,更多内容请关注互联网。

历史必修一目录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制度。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第三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四课加强集权。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爱琴海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欧洲大陆的政治改革。

第11课*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治的评论。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 鸦片战争

第十三课太平天国起义。

第十四课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5课 辛亥革命

五四爱国运动。

第17课综合探究:近代中国政治变革的艰难历程。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十八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20课 新民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第六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祖国统一的历史趋势。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4课两极格局的形成。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第26课国际地位:新中国外交。

第28课本世纪的世界格局。

文章标签: 必修   目录   高中历史   

免责申明:本文由97高考网代为发布,不代表97高考网立场,资讯内容观点均来源于互联网,只作为初中、高中、高三、高考复读学校、艺考等知识科普,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97gaokao.com/gaokaobeikao/gaozhonglishi/114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