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各单元重点考点,高中必修英语的学习是每个人学习的基础,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学好这部分知识,打下扎实的英语学习基础才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这部分知识,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下高中必修英语中介的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各单元重点考点,
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物质
一、物质的分类
将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而得到的体系称为分散体系。要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剂(可以是气液固),容纳分散剂的物质称为分散剂(可以是气液固)。三种溶液胶体混浊液分散体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
溶液小于1均匀透明,能量稳定,无NaCl蔗糖溶液。
胶体均匀在1 ~ 100之间有些透明,比较稳定可有Fe(OH)3胶体。
浊度大于100的液体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浑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 b = ab) b分解反应(ab =A+ b)。
C置换反应(a + bc = ac + b)。
D复分解反应(ab + cd = ad + 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存在电子转移(增益、损失或偏离)。
特点:反应前后元素的价态发生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 碱 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2)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这种类型的离子反应发生在形成沉淀的气体或水的时候。写作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卸:易溶于水和易电离成离子的物质的拆卸。
删除:从方程式两端去除不参与反应的离子。
检查:检查方程式两端的原子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如果离子能相互反应,它们就不能大量共存。。An ion that combines to form an insoluble substance cannot coexist in large quantities: Ba2 + and SO42-Ag) + and Cl-Ca2 + and CO32-Mg2 + and Oh, etc。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 +和CO32 - HCO3 - SO32 -,哦,和NH4 +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 +和- ch3coo啊,哦和hco3 -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题干中的条件:如溶液无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 Fe3+ Cu2+ MnO4-等离子体,酸性(或碱性)应考虑给离子基团,有大量H+(或OH-)。。(a)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2)看能不能写出离子方程: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出离子方程。
(3)看化学语言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析出气体符号、等号等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的比例是否正确。
(5)看原子数的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被氧化(进行氧化反应)是还原剂。。
电子的价电子降低了。它被还原了。它是一种氧化剂。。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生态系统类型:
它可以分为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包括苔原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
(1)成分:
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热量、水、空气等。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和最关键的成分),以及一些化学合成细菌。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无机物中合成有机物。
生物成分的消费者:主要是动物。
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细菌和真菌,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能分解动植物遗骸和粪便。
最后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定义文本P93。
1、过程
2、特点:
单向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只能从第一个营养级流向第二个营养级,然后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它不能向后或循环流动。
逐级递减:能量在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移效率为10%-20%。它可以用能量金字塔来表示。
生态系统中的营养水平越高,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3、研究能量流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 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 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碳循环
1)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循环的形式是二氧化碳。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主要途径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2、过程:
3、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教科书P103。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
(1)物理信息:光 声 热 电 磁 温度等 如植物的向光性。
(2)化学信息:性外激素 告警外激素 尿液等。
(3)行为信息:动物求偶时的舞蹈、运动等
3、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功能: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功能;生物种群的繁殖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处理可以使菊花提前开花。
另一种是控制有害动物,如喷洒合成信息素类似物干扰环境的害虫控制方法。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其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生态系统之所以相对稳定,是因为它们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3、当生态系统受到超过生态系统自身更新的大规模干扰或外部压力时,其稳定性是相对的。
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这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系统崩溃。4、生物系统稳定性:包括抗性稳定性和弹性稳定性。
生态系统组成越简单,结构越简单,抗性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较为稳定,草地受到破坏后可以恢复,但森林很难恢复。弹性生态系统的弹性较不稳定。
注: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其稳定性,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在草地上适当种植防护林,可以有效防止风沙侵蚀,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图)。例如,避免过度砍伐森林,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都是保护生态系统稳定的有效措施。
一方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应得到控制。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另一方面,对于人类利用强度较高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以确保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6、制作生态瓶时要注意。
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分子结构与性质
一.共价键
1.共价键的性质和特征。
共价键的本质是在原子间形成共享的电子对,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共价键的类型
单键,双键,三键根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量而定。
根据共享电子对是否偏移分为极性键非极性键。
根据原子轨道的重叠,有σ和π两种类型。前者为轴对称,后者为镜像对称。
3.键参数
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时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键越稳定。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距离,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
键角:原子序数大于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角。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4.等电子原理:具有相同原子总数和价电子数的分子具有相似的成键特性,它们的许多性质类似于常见的等电子体:CO和N2。
二.分子的立体构型
1.分子构型和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的要点原子成键时,原子的价轨道相互混合,形成轨道数相同、能量与原始杂化轨道数相同的杂化轨道,轨道之间的角度不同,导致分子的空间形状不同。
2分子构型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斥力模型描述的是价电子对的构型,而分子构型是指成键电子对的构型,不包括孤对电子。
(1)当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一致。
(2)当中心原子有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
3.配位化合物(1)配位键与极性键的比较非极性键:均为共价键。
(2)配位化合物
定义: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电离方程:[Zn(NH3)4]SO4===[Zn(NH3)4]2++SO42-。
配合物的内边界是稳定的,不会电离而参与化学反应。
三.分子的性质
1.分子间作用力比较。
2.分子的极性
(1)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的分子。
(2)非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的分子。
3.溶解性
(1) 相似相溶 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若存在氢键,则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
(2) 相似相溶 还适用于分子结构的相似性,如乙醇和水互溶,而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减小.。
以上就是网上小编整理的高中化学三大必修知识点的总结,更多高中化学知识点的参考请关注网上。互联网小编推荐你继续浏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化学元素周期表标准读音搞笑化学元素周期表背诵口诀化学元素周期表口诀顺口溜高中化学怎么学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