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7高考网!

复读学校全国城市

咨询热线 400-155-6338

位置: 首页 > 历史辅导 > 高一历史

高一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高频知识考点整理

时间:2024-05-22 00:27:50来源:97高考网

高一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高频知识考点整理,对于很多人来说,学好也很重要,那么如何学好,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1宗法制和分封制 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

2郡县制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①皇帝制度的创立:秦王嬴政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首创了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

②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建立郡县制: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3君主专制

隋唐三省六司制:中书省和掌莫决策,负责起草和发布诏书;门峡省分管审议工作,负责审查政府命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官府命令,并对官府下的敬礼兵刑讯工作六人。

明代内阁:废除宰相制,设立内阁,使君主专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清朝的军机处: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鸦片战争(1840~1842):1842年8月,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

工厂的影响:中国变得更加半殖民地化。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1900年6月,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内容:①赔款白银4.5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④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1937年卢沟桥事变。

侵华日军罪行: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日军在中国成立“七三一部队”。

全民族团结抗战(抗日战争):面对日军侵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奋起抗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的企图。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取得了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的胜利。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提高。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太平天国运动

主要史实:

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宣布起义,建号 太平天国。

1851年9月,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国都。

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 天朝田亩制度 作为建国纲领 进步性: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局限性:体现了平均主义思想,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1859年冬,洪仁玕提出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治国方案 资政新篇 ,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但迫于形势未能实行。

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2辛亥革命

主要史实: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首役成功。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制度,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

3五四运动

主要史实: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运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地点北京,运动主力为学生;从6月5日起转入第二阶段,地点上海,主力转为工人。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2年7月,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

1926年7月,开始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是北洋军阀孙传芳 吴佩孚和张作霖。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5新民主主义革命。

主要史实: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年中共中央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近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式的宪法。

1949

1949年的 共同纲领 明确规定,在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1954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民主法制建设

1982年,全国人大修订宪法,这部宪法对建国以来三十多年历史。

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

1999年,九届人大把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写进宪法。

3祖国统一大业

1979年,全国人大会发表 告台湾同胞书 ,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

1992年,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

1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日内瓦会议:1954年4各代表团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万隆会议:1955年4月,亚非29国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国际会议。这是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与的情况下,亚非国家与亚非国家的第一次国际接触。会议结束后,中国与更多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打开外交新局面:

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在上海签订了 中美联合公报 1978年底,中美两国发表 中美建交公报。

1972年秋,田中角荣首相访华。

3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1985论断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

上海合作组织于2001年在中国领导下成立,并在上海正式成立,为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

1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

主要史实: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

主要内容:在城邦雅典,公民大会的最高权力;最高法院和最高审判、监察机关;酋长掌握着军事和政治权力。

2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主要史实:

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前,罗马法仅限于罗马公民的法律,民法的一切事物。

公元前5世纪中叶,《十二铜表》出版,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是一种影响深远的古代法律制度,它的许多原则和规则。

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

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

立。

在18世纪初开始形成的责任内阁制下,英国首相身兼政府首脑、议会党团领袖和多数党领袖三职,实际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美国总统共和制:

1787年美国宪法:根据美国宪法,联邦政府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行政部门、立法部门和司法部门。行政权被授予总统;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它有权解释所有法律和条约。

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3法国的总统共和制:

根据第三共和国宪法,行政权属于总统,立法权属于议会两院,即参议院和众议院。

4德意志联邦制的君主国家:

德意志帝国的宪法规定,宪法赋予皇帝极大的权力;帝国宰相。

政府是由皇帝任命的,只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但任何立法都必须得到皇帝的批准。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不完整的、不完善的代议制。

从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共产党宣言

1848年,《共产党宣言》 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巴黎公社

1871年3月28

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主要史实:

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列宁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8日凌晨。

革命工人和士兵完全占领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起义取得胜利。 它成功的将社会主义理论变成实践;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

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提供了法律保证。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革,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宣告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1两极世界的形成:

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是冷战在政治领域的表现。

马歇尔计划:经济领域的冷战。

北约和华约: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形成。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在国际舞台发挥巨大作用,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当今世界由一个超级大国和多个大国主导,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会考历史必背知识点都有什么

1、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

2、东汉末年,道教流派包括张角教授的太平道和张陵、张鲁传播的五斗米道。

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江南地区发展迅速,元中地区发展相对缓慢;士绅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低;各民族经济往来不断加强。

4、485年,北魏统治者在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占有利益的前提下,推行均田制。

5、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成就是电的广泛使用,其次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其间出现垄断组织。

2023会考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秦汉时期的文化

秦汉文化的特点:统一性与多样性;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在世界上属于先进水平。华丽的势头。

二、科技:

①天文:汉武帝时,“太初历”是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开始以正月为首;公元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还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数学: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③医学: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张仲景和华佗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两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分成《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书)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为中医临床的辨症施治奠定了基础,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东汉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麻醉药,适用于外科手术。这一发明比西方早1600多年。

④造纸:我国是世界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时已有絮纸和麻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公元105年,蔡伦发明“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6世纪起,造纸术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并经阿拉伯传到非洲与欧洲,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哲学:

1、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①董仲舒新儒学特点是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②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③董仲舒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等文献中。④是唯心主义思想,在当时对巩固政权和国家统一安定其积极作用,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其核心是天与人的神圣权利;东汉王充对神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2、王充和他的平衡说:东汉初年,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平衡论》一书中。王充反对天人说、鬼说、宽葬说,主张薄葬。

四、宗教:

1、佛教传入: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明帝派特使出使西域寻求佛法,并在洛阳设立白马寺,在中国传播佛教。

2、道教的形成: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在东汉时期,道教是由流行的仙术和黄老学说的一些元素相结合而形成的。道教的主要经典是《太平经》,它用阴阳五行来解释治国之道。

第五史:《西汉司马迁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通史;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朝代史。

六文:赋是汉代出现并流行起来的一种新体裁。它的特点是华丽的修辞,奢侈的文风,缺乏充分的生活内容。其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胥赋》《上临赋》和班固的《两都赋》。乐府诗是汉代诗歌的主要形式。

七大艺术:秦始皇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瑰宝;成都说唱陶俑、洛阳杂技陶俑;秦汉时期的砖瓦很多;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丝画是丝画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经济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江南地区发展迅速,元中地区发展相对缓慢;士绅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低;各民族经济往来不断加强。

一、农业:

1、江南农业的开发

表现:江南农业发展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再扩展到岭南和岷江流域。江南垦荒带来了农业技术的提高,农田水利的建设,作物品种的增加,单产的提高。不同地区的发展仍然很不平衡。

原因:①北方农民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②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③社会相对安定;④一些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⑤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影响: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2、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①新农具和新技术推广:马钧改进了翻车;水碓、水磨广泛应用;西北嘉峪关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耕作方式。②兴修水利。③开发了边疆:河西走廊和辽东的开发取得了可喜成就。

二、手工业:

(1)纺织业: 魏纺织业中心设有专门织造机构; 蜀锦行销吴魏; 吴培育出八辈之蚕。

(2)矿冶业: 北魏相州以制造军刀著称; 魏晋时发明百炼钢技术和灌钢法; 人们开始利用天然气和石油。

(3)制瓷业:南方盛产青瓷,北方创制白瓷。

(4)造纸: 技术进步,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洛阳 长安 建业和扬州是造纸中心。

商业与外贸:北方商业萎缩,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南方的商品经济相对活跃。

四、均田制

实施:公元485年,北魏统治者在没有触及官僚和地主利益的情况下,实行了均田制。

内容:对国家控制的土地进行分配,分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奴和耕牛,不允许买卖。在执政期间,他们被允许根据他们的级别住在政府所在地附近的田地里。农民每年都要缴纳一定数额的地租,男人也要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⑶评价:该制度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完备的一种土地制度。它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受田农民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混乱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各族人民的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1、科技:

(1)数学: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祖冲之精确到圆周率后七位数,比外国早近一千年;著有 缀术。

(2)农学:贾思勰著 齐民要术 ,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

(3)地理:裴秀绘制 禹贡地域图 ,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郦道元著 水经注 ,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2、宗教哲学:

(1) 道教: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 长生不老,道教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 萧梁时,道教经典增多,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2) 佛教与反佛的斗争 佛教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教义为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也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因而迅速传播 佛教的危害:第一,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使人民甘心忍受剥削和压迫,安于现状;第二,统治者广修寺塔,施舍钱财,浪费了人民的大量血汗;第三,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劳动人手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 反佛与灭佛:范缜在 神灭论 一文中,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 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 神灭论 的反佛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重大发展 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曾先后两次灭佛。

3、文学:

(1)诗歌 建安文学 :以曹操父子为代表 作品内容充实,风格苍凉而又富有生气 田园诗:陶渊明 桃花源诗 及 桃花源记 ; 民歌: 采桑度 敕勒歌 木兰辞。

4、艺术:

(1)书法:东汉末年书法成为艺术蔡邕(勇)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曹魏钟繇把隶书转化为楷书; 东晋:王羲之称为 书圣 ,代表作有 兰亭序。

(2)绘画: 宗教画兴起,三国时的曹不兴是我国佛教画的始祖; 东晋顾恺之擅长人物画,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3)雕刻: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文章标签: 知识点   必背   会考   

免责申明:本文由97高考网代为发布,不代表97高考网立场,资讯内容观点均来源于互联网,只作为初中、高中、高三、高考复读学校、艺考等知识科普,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97gaokao.com/lishi/gaoyilishi/177636.html